大火焚毁的崇礼门
2008年2月10日,是韩国春节假期最后一天。这天晚上9时许,被列为“国宝第一号”的古建筑南大门被一位蔡姓老翁纵火焚毁。这座拥有600年历史、见证了韩国历史风云的建筑物瞬间倒塌,使韩国民众痛心不已。
目睹了
王宫内的血腥斗争
崇礼门,俗称南大门,它是汉城旧城的正门,始建于朝鲜王朝初年。韩国首都首尔原名汉阳。高丽王朝后期这里曾建有国王行宫,一度被称为“南京”。1392年7月,58岁的高丽重臣李成桂搞了一场类似中国宋朝赵匡胤“陈桥兵变”那样的政变“威化岛回军”,攫取政权,建立了朝鲜王朝(李朝),李成桂即为该朝太祖。此时李成桂认为高丽首都开京(今开城)王气已尽,不可继续为都,遂令人四出另择新址建都,以利国祚。起初一些大臣选定公州鸡龙山,李成桂于1393年2月也亲率众臣前往察视
,遂决定新都建于此,并下令修建王宫。但这时一位名叫河的大臣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一国之都,宜建于国之中央,而鸡龙山地偏于南,且三面环山,气势淤促,水泄东南,不宜为都。李成桂向知河精通阴阳之学,遂采纳其意见,停止了鸡龙山的兴建工程。1394年8月,深得李成桂信任的和尚无学大师和重臣郑道传等建议把新都建在汉阳。郑道传说,汉阳居坦,王宫可靠山面水,十分理想,李成桂遂决定于此建都。这年9月,他下令成立负责修建王宫的衙门“新都宫阙造成都监”,开始修建王宫及附属设施,10月他便把首都从开城迁到了汉阳。翌年9月主要宫殿太庙、社稷、景福宫峻工,润9月,李成桂下令为新都建城,成立“都城造筑都监”,令郑道传负责测量设计。1396年1月开始筑城施工,9月峻工。在此9个月中,先后动员近20万工匠用石材、土方把北边的白岳山、东边的骆山、南边的南山、西边的仁旺山连结起来,形成一座周长17公里、高约13米的城廓。当时,这座新城设立四座大城门,即北大门肃清门、东大门兴仁门、西大门敦义门,而正门就是南大门崇礼门
。
崇礼门建成后不久便见证了一场血腥残杀,它的督建者郑道传便在这场残杀中死于非命。
原来李成桂育有八子,按封建制度,立储时应分嫡庶长幼。但李成桂偏爱宠妃康氏,遂册立康氏所生第八子李芳硕为世子,并令郑道传辅佐之。这种长幼失序的安排引起在王朝更迭中建有大功的第五子李芳远不满。1398年8月,李芳远诬郑道传企图加害诸王子,对郑道传及支持李芳硕的多名大臣发动突然袭击,郑道传及李芳硕皆被诛杀。目击惨案的李成桂悲痛不已,遂于9月将王位让予其次子李芳果(定宗),自己避居深宫。本无野心的李芳果已为血腥的政治惊惧不已,为离开此染血王宫,他于1399年把首都迁回开城。但血腥的政治残杀仍然追随着他。对大位同样怀有觊觎之心的其同母弟
大火焚毁的崇礼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