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总比对抗强
虽然中欧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但由此摩擦引出的一些问题仍很耐人寻味。
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引进高新技术的最大来源地;外国在华投资中,欧盟排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三个因素是中欧关系中长期起作用的因素。而且,我们现在还期待着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的禁令,这个问题一旦解决,将会对中欧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贸易有很大促进作用。这是因为,在中欧贸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军民两用技术、产品,其实这些技术、产品我们买进来主要还是民用,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非常敏感,怕我们用于军事方面,所以就对我们设限。如超大型计算机。我们的天气预报不准,是因为我们的计算机不行。如果美国卖给我们那种超大型计算机,对我们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对我们的农业发展都会有很大的作用。但美国人总认为我们买这种计算机会用于军事、太空方面,就是不卖给我们。如果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军民两用的技术、产品贸易就会放开,就会大大促进中欧贸易。
两处小摩擦
目前中欧贸易方面有两个问题:一是服装、纺织品,二是鞋。第一个问题已达成了协议,取得了“双赢”的结果。至于第二个问题,欧盟目前已宣布对中国出口到欧盟市场上的鞋实行监控。
虽然中欧双方已就纺织品贸易达成协议,但由此摩擦引出的一些问题仍很耐人寻味。2004年,中国对欧盟出口纺织品105亿美元,约占中国对欧盟出口的10%;出口到欧盟的鞋22亿美元,占中国对欧盟总出口额的2%。所以,纺织品和鞋加起来,也就占我对欧盟总出口的12%。从这个角度讲,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小摩擦,是局部的摩擦。另外,按照欧盟的统计,2003年,中国的服装占欧盟服装市场的18%,中国的纺织品仅占欧盟纺织品市场的10%,还不如东欧国家和土耳其对欧盟出口的纺织品多,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不能说欧盟市场上“充斥”着中国的纺织品。为什么欧盟愿买东欧国家或土耳其的服装呢?因为提高了这些,就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国家到欧盟国家的非法移民,说到底,还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主要责任在欧美
今年1~4月,特别是一季度,中国对欧美的纺织品出口增势很强。这里既有欧美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国方面的原因,而欧美没有认真贯彻执行世贸组织有关纺织品贸易的具体安排则是最重要的原因。1994年从《多种纤维协定》过渡到《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时,是给了欧美一个过渡期的,即欧美放宽纺织品配额要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这样就能使其纺织业和市场能经得起外来纺织品的冲击。但很遗憾,美欧没有执行这样的过渡安排,一直拖延到2005年1月1日,致使欧美纺织业到现在也是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风雨。一旦放开,就使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对欧美出口的纺织品大大增加。从中国这方面看,中国的纺织企业不相信欧美在纺织品问题上会真的贯彻自由贸易的原则,都认为欧美今年下半年一定会设限,所以就抓紧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拼命地出口。今年我在广州春交会上发现,我们很多纺织企业下半年的单子都不接了。这也促使短期内出口激增,即所谓的“井喷”现象。这种事情实际上是授人以柄。我很赞同WTO总干事素帕猜所言。他说,对待中国的纺织品欧美不能太性急,中国的纺织品是否会给欧美造成损害,要看一年的时间。下半年中国对欧美的出口肯定会大幅度下降,整个全年的纺织品出口不会比去年增长很多。
对话总比对抗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