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原电池与电能
一、基本说明
:《化学·必修2》
:高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二章第二节
: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掌握构成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条件,并能设计简单的原电池。
(2)初步学会电极反应式及原电池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通过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结论、运用等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等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学会与他人合作,主动交流。
:
本节课是《化学能与电能》的第一课时,只需要帮助学生理解电池的定义、工作原理以及构成条件这些基本条件。第二课时主要是介绍发展中的化学电池。这里只是初步学习原电池原理,对原电池的更深层次理解、应用,在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会进一步学习。
教学重点:原电池原理、: 原电池组成条件的探究。
: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同时,学生动手能力还在形成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在实验设计中形成严谨、规范的良好的学习和实验习惯。
: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特点和要求,我将本节课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新课:通过学生自学,分析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提出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过渡到第二部分推进新课,在这个板块中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提问、分析,动画演示等环节得以突破。第三部分实验探究,这个是本节课的重心,采取了分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进行教学。学生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动手实验、获取事实、得出结论,再通过小组
代表发言的方式,共同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课尾升华,通过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讨论的方式,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5分钟)
【引入】(引入语:有了电,真方便)说明电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问: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获取电能?
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里,有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各使用什么样的电池?
【板书】化学能与电能
【讲述】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边阅读教材39-40页,边思考以下问题。
【课件展示】阅读思考:
。
?
?
【思考、回答】获取电能的方式。
列举在生活接触的电池或者器具,以及电池的种类。
【阅读、思考、回答】火力发电利与弊。
明确电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
对火力发电利与弊的分析,增强学生环保节能的意识。
推进新课
(17分钟)
【引导】火力发电可以将化学能通过间接地方式产生为电能,善于思考的同学就会
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