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立枯病、黄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水稻立枯病、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ppt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1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立枯病、黄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水稻立枯病、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是由【相惜】上传分享,文档一共【18】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立枯病、黄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水稻立枯病、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立枯病、黄瓜立枯病、西瓜(xīguā)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第一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黄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 水稻立枯病、西瓜(xīguā)立枯病的用药
据广大农民朋友及农业部门的经验之谈:恶霉灵和甲霜恶霉灵是对抗根腐病最常使用和效果最好(zuì hǎo)的农药杀菌剂。恶霉灵和甲霜恶霉灵作用范围广泛,使用起来也方便,一种农药治疗病害的全部阶段。真是一瓶多用。
   下面来介绍下青岛百禾源恶霉灵和甲霜恶霉灵的好用之处:
   杀菌剂恶霉灵和甲霜恶霉灵不仅可以种子消毒、土壤消毒、灌根,并且还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生长。此药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并且高效、低毒、无公害,能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与现在的绿色蔬菜,绿色生活达成了一致。恶霉灵和甲霜恶霉灵还对根腐病、立枯病、炭疽病、疫病、干腐病、黑星病、菌核软腐病等等病害,都有显著的效果。
第二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一.立枯病-介绍:
   立枯病又称死苗病,与猝倒病相似。猝倒病常发生在幼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产生絮状白霉、倒伏过程较快,主要危害苗基部和茎部;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为世界性苗木病害,欧洲、前苏联、美国、加拿大等地都有分布,中国各地苗圃发生普遍而严重。寄主有黄瓜、水稻(shuǐdào)、棉花、西瓜、苹果、海棠、香椿、臭椿、桑、银杏、刺槐等,主要为害实生苗茎基部或幼根。寄主范围广,已知有160多种植物可被侵染
   二.立枯病-症状
   立枯病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幼苗出土患病后,早期白天萎蔫,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实际病部已缢缩萎蔫死亡,但并不见倒。轻病株仅见褐色凹陷病斑而不枯死。苗床湿度大时,病部可见不甚明显的淡褐色蛛丝状霉。具白色棉絮状或蛛丝状菌丝层,即病菌的菌丝体或菌核。
第三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三.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初期为淡褐色,患病幼苗昼夜症状表现不同,后期为黑褐色。立枯病在高湿土壤条件下产生棉絮状菌丝。可腐生或寄生在(禾谷类、棉麻类、薯类、豆类、瓜果蔬菜类)根茎上,破坏维管束。由细菌侵染造成表皮腐烂,破坏维管皮层导致死苗。
   四.立枯病-发病规律与条件
   立枯病多在育苗中后期发生,发病中无絮状白霉、植株得病过程中不倒伏,颜色渐变为黑褐色。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上越冬,可在土中腐生2-3年。通过雨水、喷淋、带菌有机肥及农具等传播。病菌发育温度19~42℃,适温24℃;适应pH3~,。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黏重、植株过密、发病重。阴湿多雨利于病菌入侵。前作系蔬菜地发病重。凡苗期床温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播种过密、间苗(jiàn miáo)不及时、徒长等均易诱发本病。
第四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五.立枯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方法:
根据前茬区域病害症状,对表土活跃病原进行不间断检测,早期进行病原培养分析,制定目标施药方案。有效利用生物菌肥,转化菌群,变有害为有益,指导农户进行有效的早期防治。
   农业防治详细说明:
   ①选土:不要选用(xuǎnyòng)施用未腐熟肥料的营养土。
   ②浇水:阴湿多雨利于病菌入侵。浇水过多容易使土壤成为泥糊状、种芽不透气,待水充分渗下后才能播种。
   ③排水:地势较低处,妥善处理排水措施。
   ④选种:选用抗病好种。
   ⑤播种:主要苗间距,过密栽培,幼苗长大以后容易造成地面不通风,地面潮湿,再加上光照不足,如遇雨季,高温高湿,容易引起立枯病。
第五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2.农药防治:
立枯病的防治不仅是幼苗发病后的防治,苗床消毒和农药拌种也是重要的一关。在幼苗发病初期及时用药,抑制病害的继续(jìxù)发生。
   农药防治详细说明:
   ①苗床消毒:恶霉灵1200-15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500-2000倍液
   ②农药拌种:恶霉灵600-8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800-1000倍液
   ③药剂防治:发生立枯病病害后,①喷洒恶霉灵1200-1500倍液,不仅能够土壤消毒,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②甲霜恶霉灵叶面喷施稀释1500-2000倍液,药效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且药效持久。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立枯病用药总结:①苗床消毒: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②农药拌种: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③幼苗发病防治:恶霉灵、甲霜恶霉灵
  常见立枯病发病作物有:
黄瓜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棉花立枯病,西瓜立枯病
文章详细来源:
第六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黄瓜(huáng guɑ)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一.黄瓜立枯病-介绍:
   黄瓜立枯病是幼苗时期主要的病害之一。立枯病在春季及温室育苗期常与猝倒病相伴发生。初期为淡褐色,发病大约一周后,逐渐变为黑褐色。
   二.黄瓜立枯病-症状:
   黄瓜立枯病发生在幼苗时期的病害,一般体现在育苗中后期,黄瓜茎部和根部。在床温较高时,多发生此病害。发病初期根茎部会有淡褐色病斑,后期为深褐色。早期白天萎蔫,茎基部变淡褐色,呈水渍状,夜间恢复。如此反复多日后,病苗枯死。发病部位向里面凹陷,待瓜苗死亡后,瓜株并不见倒,并且病害进行的缓慢,这也是与黄瓜猝倒病的区别之处。
   三.黄瓜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是土壤习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内的病残体及土壤中长期存活,也能混在没有完全腐熟的堆肥中生存越冬。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粗糙。极少数以菌丝体潜伏(qiánfú)在种子内越冬。
第七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黄瓜(huáng guɑ)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四.黄瓜立枯病-发病条件及规律:
   黄瓜立枯病是由丝核属真菌和半知菌亚门侵染所致,通过灌溉、农具等传播。在土壤中可存活3年左右。病菌发育温度19~42℃,适温24℃;适应pH3~,。播种过密,分苗、间苗不及时,苗床湿度大,幼苗徒长,苗床缺肥等,都可引起苗期的发病率。
   五.黄瓜立枯病-防治方法
   1瓜种消毒:恶霉灵600-8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800-1000倍液
   2苗床覆土:恶霉灵1200-1500倍液或甲霜恶霉灵1500-2000倍液,与土壤相拌,覆盖到拌过种的瓜种上。
   3发病后药剂防治:①喷洒恶霉灵1200-1500倍液 ,不仅能够土壤消毒,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并能直接被植物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内,移动极为迅速。在根系内移动仅3小时便移动到茎部,24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成活率的作用(zuòyòng)。②甲霜恶霉灵叶面喷施稀释1500-2000倍液,药效被土壤吸收,通过根系吸收,可移到叶缘,并发挥作用(zuòyòng),且药效持久。促进作物生长,健苗壮苗:增强发根能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
立枯病中最常见的有:
黄瓜立枯病,水稻立枯病,棉花立枯病,西瓜立枯病
文章详细来源
第八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西瓜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西瓜又名水瓜,夏瓜,寒瓜,为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以培育种子,移栽幼苗为主。西瓜肉质鲜美,红色、黄色、乳白色,其中红色为最常见颜色。瓜支、茎细长易断。西瓜是夏天最主要的清热解暑水果之一,对治疗肾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辅助疗效。西瓜肉汁多,味甜,可制作成西瓜酱,含葡萄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盐;西瓜皮可热炒、凉拌、腌渍、制蜜饯、果酱和饲料,用来治肾炎水肿、肝病黄疸、糖尿病;西瓜子可作食用或药用,有清肺润肠,和中止渴。
西瓜常见病害有西瓜立枯病、炭疽病、猝倒病、白粉病、疫病等。下面来介绍以下西瓜立枯病:
   一.西瓜立枯病-介绍:
   西瓜立枯病是幼苗时期主要的病害之一。立枯病在春季及温室育苗期常与猝倒病相伴发生。
   二.西瓜立枯病-症状:
   西瓜播种后到出苗前容易受到病菌危害,出现烂种、烂芽的情况。幼苗出土后,颈部出现黄褐色长条形或椭圆形的病斑,病斑凹陷逐渐环绕幼苗。缢缩成蜂腰状,病苗很快萎蔫、枯死,但一般不发生倒伏。有时(yǒushí)在病部及茎基周围土面可见白色丝状物。
第九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三.西瓜立枯病-病原: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属半知菌亚门。立枯丝核菌是土壤习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内的病残体及土壤中长期存活,也能混在没有完全腐熟的堆肥中生存越冬。菌核暗褐色,不定形,质地疏松,表面(biǎomiàn)粗糙。极少数以菌丝体潜伏在种子内越冬。
   四.西瓜立枯病-发病条件及规律:
   此病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中易发生,常在春季与猝倒病相伴发生,通常不像猝倒病那样普遍。此病腐生性较强,可在土壤中以及寄主在其它植物上2年左右,初发病时在苗茎基部出现椭圆形褐色病斑,叶子白天萎蔫,晚上恢复,以后病斑渐凹陷,发展到绕茎1周时病部缢缩干枯,但病株不易倒伏,呈立枯状。病菌的发育适温20~30℃,13℃以下和40℃以上繁殖受到抑制。肥料未完全腐熟、排水不良、地势低洼、植株过密、土壤黏重、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差、植株抗病能力弱,也易诱发西瓜立枯病。
西瓜立枯病的防治(fángzhì)方法
第十页,共十八页。
精选ppt

立枯病、黄瓜立枯病、棉花立枯病、水稻立枯病、西瓜立枯病的防治方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相惜
  • 文件大小147 KB
  • 时间2023-05-0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