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混学现象透视
时下,官场上有一股混学风,一些领导干部不爱学习、包装学习、厌恶学习、抛弃学习,结果思想蜕化,情操堕落,走向沉沦,甚至沦为犯罪分子,这几乎成了官场一大怪现象。
学海泛舟难觅官员
有人把领导干部学习喻为“将军审视作战地图”,形象生动。一位将军,倘若不看地图指挥打仗,是匪夷所思的事。然而,如今的官场上,确确实实就有这样的“将军”,他们视学习为负担,视学习为镀金,撇开“作战地图”,或草率视之,摆摆样子。
蜻蜓点水,装扮门面。一些领导干部学习理论,如蜻蜓点水、鲤鱼打花,看报看标题,看书看书皮,学摘录几个观点,交流心得抄袭几篇文章,应付检查,交差了事。而报刊上他们署名的官样文章,大多数是秘书们的“贡品”。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不少乡镇中心学都是由手下人捉刀代笔,按学习计划“与时俱进”补上的,目的是应付县里有关部门例行公事般的检查,而且都能顺利过关。
一知半解,哗众取宠。毛泽东在批评党内主观主义时,曾引用了一副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这副对联对于今天那些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那些只知背诵领袖著作中若干词句的人,对于那些徒有虚名并无真才实学的人,对于那些一知半解而哗众取宠的人,真是入木三分、栩栩如生。
弄虚作假,捞取资本。眼下领导干部的学历层次、文化水平有了整体提高,但其中也有不少是掺水的产品。一些领导干部为赶时髦弄文凭,不惜造假,以求提高身价,获得官场升迁。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不上课,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或让秘书操刀、或向学校赞助,反正到时候,烫金的毕业文凭一样到手。
热衷玩乐,心不在焉。一些领导干部猴子屁股坐不住,一提到学习头就疼,借口公务缠身而溜之大吉。西北高原某县贸易局局长,机关支部组织政治学习,他反锁着门在办公室里领着几个“铁杆兄弟”打牌,还交待机关支部书记以后政治学习少安排一点时间。更有甚者,李嘉廷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多次“逃学”跟他的情妇幽会,成为官场混学的一大丑闻。
心态浮躁氛围淡薄
官场混学风的流行,并非一日之寒,它源于心态的浮躁、环境的侵蚀、用人的误导,乃至机制的疏漏。
急功近利不想学。一些领导干部把学习当作升官晋级的敲门砖,一旦功成名就,权力到手,就不思进取,把学习抛于脑后。现在干部的政治生涯越来越短也是混学的症结之一。在基层,年过40,一般情况下升职就不再考虑,年过50就要离位。升职无望工作自然少了动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时度日也就不再稀奇。这部分人意志消沉,工作马虎,作风涣散,视学习为负担,所谓“学了也不能升官”,似乎学习就是为了升官。这种明显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分明就是市侩哲学。
浅尝辄止不苦学。一些领导干部的学习零碎而不系统、肤浅而不深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特别是一些县乡领导干部,认为在基层工作主要靠经验,高深的理论派不上用场,学习也就得过且过。有的领导干部甚至片面地把学理论看成是耍笔杆子、卖嘴皮的事,是虚功,因而漠视之。
熬心伤神不爱学。一些领导干部怕苦畏难,遇到脱产学习就强调困难,不是工作离不开,就是家庭有拖累,找出种种理由逃避学习。
用人误导不重学。现在是以实绩论英雄,谁能上项目、跑资金,谁就是能人,谁就得以重用。组织部门考察干部时,也只是注
官场混学现象透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