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漫画舆论监督功能的嬗变
【摘要】?S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漫画再次成为媒体宠儿。本文以近5年来的中国新闻漫画奖为研究对象,看我国新闻漫画在舆论监督功能上的转变和发展,并提出了改进的办法。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键词】新闻漫画;获奖作品;舆论监督
一、新闻漫画开创舆论监督新领地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新闻漫画的功能在不断转变,除了传播和评论新闻事件之外,还增加了娱乐功能,以及最为重要的舆论监督功能。如今,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喜欢刻板、无趣的文字报道,新闻漫画将漫画这种风趣幽默、赋有讽刺意味的表达方式,与严肃的新闻事件相结合,使受众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新闻事件。新闻漫画的内容,不管是从反映现实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人新事,还是从抨击落后现象的批评漫画来看,用讽刺与幽默的漫画语言,对事物和现象加以评论和监督,起到对受众的引导、启发、鼓舞作用,用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去影响受众,这是新闻漫画的价值所在。而舆论监督功能体现的则是新闻漫画的价值判断,包括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影响性等等,与其他漫画不同的是,新闻漫画的思想性往往大于它的欣赏功能。针对新闻漫画是如何进行舆论监督的问题,本文以2011
―2015年(第21―25届)中国新闻奖中的新闻漫画获奖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二、2011-2015年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奖获奖作品分析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的最高奖项,从1991年至今,每年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一次。“中国新闻奖”下设多类奖项,其中新闻漫画奖项设立了一、二、三等奖,截止到第25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奖的获奖总数每年都未超过6篇。
(一)获奖作品题材对比
新闻漫画题材指的是新闻漫画作品在报道过程中所指向的范围领域或现象反映的某些方面。笔者通过对近5年30个新闻漫画获奖作品的整理和分析,得到近5年我国新闻漫画在题材选择方面的详实数据。表1中列举了新闻漫画奖中关于政治、社会、经济等题材的作品数量。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中国新闻奖近5年的30个新闻漫画获奖作品中,报道题材数量最多的是社会类新闻,其次是政治新闻、国际新闻(各3篇),环境和文化题材(各2篇)。由此可见,社会题材占到65%以上。社会类的新闻漫画多取之于民,来自于社会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事件和领域,如第25届新闻漫画奖三等奖获奖作品《微信控》,就是针对目前人们对微信这样一个社交软件的依赖,呈现出网络聊天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阻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现象。再比如第23届获奖作品《@时代》,更是准确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各种@族。从第23届到第25届3年的漫画获奖作品来看,有50%以上是反腐题材,比如第23届《工人日报》的《难以遮挡》、第24届《讽刺与幽默》的作品《相互警告》、第25届《华商报》的《
“隐藏”招待费》等等,新闻漫画开始逐渐有了深度,在有关政治、党风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上发挥了作用。
表1中显示的空白和数量极低的题材,如医疗、环境问题,报道数量非常少,甚至近5年在多类题材上出现空白。而医疗、环境保护一直是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政治题材的漫画近5年虽占3篇,但教育功能大于监督功能。可见新闻漫画在题材选取上不够全面、舆论监督上缺乏深度性,面对急需处理的社会现实问题也少有具体、深刻、形象的反
新闻漫画舆论监督功能的嬗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