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第三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市场的均衡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
M=Y/V
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Y:经济生活中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理论的两个特点:
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是出于交易动机(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职能);
⑵商品的价格水平独立于货币流通,是个外生经济变量,因此不能用货币与价格水平的关系来解释通货膨胀的产生。
费雪的货币需求理论
费雪在其1911年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
M=PY/V 或 M/P=Y/V
M:名义货币需求数量
P:商品的价格水平
M/P:货币购买力,即实际货币需求量
Y:社会总产出或总收入
V:货币的流通速度
该方程中的Y取决于一、商业信心、消费者欲望和消费者偏好等,是个稳定的值;V取决于社会惯例(支付制度与金融制度)、消费倾向(如节约与储藏的程度)、经济发展(如工业集中度)等因素,也是个稳定的值。
该方程最终说明:
⑴商品的价格水平取决于货币数量,两者同方向同比例变化。即当货币数量按某一比例增加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上升;当货币数量按某一比例减少时,商品的价格水平也按同一比例下降。
⑵货币数量的多少最终又决定了货币的购买力。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现金余额理论
M=KPY
M:货币需求量
K:以现金形式保留的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
P:价格水平
Y:总产出或总收入水平
短期内Y是个既定的外生变量。短期内影响货币需求量的主要是K和P。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引入了投机性货币需求。
货币的需求源于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凯恩斯认为,需求货币产生以下三类不同的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由于收入和支出在时间上不是同步的。
第二,谨慎或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
第三,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利用利率水平或有价证券价格水平的变化进行投机。有价证券价格的未来不确定性是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必要前提,这一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货币需求
三种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数量受到社会制度、相关环境以及人们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些因素既定的条件下,交易和预防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L1主要取决于人们的收入水平Y,并且与收入呈同方向变动;投机动机引起的货币需求L2取决于利率r,并且与利率呈反方向变动。
L1(Y)=kY (k>0)
L2(r)= -hr (h>0)
对货币的总需求是人们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的总和。
货币总需求L可以概括为:L=L1(Y)+L2(r) =kY-hr
流动偏好陷阱
对利率的预期是调节货币与债券配置比例的重要依据。当利率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价格不可能继续上升,因而会持有货币,以免证券价格下跌时遭受损失。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向于无穷大,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故货币需求关于利率的系数又称为流动性偏好的利率系数。
货币需求函数不仅随着利率下降而增加,而且当利率下降一定程度之后,货币需求趋于无穷大。
货币需求函数
实际货币需求函数
L=L1+L2=L1(Y)+L2(r) =kY-hr
L、L1、L2是具有不变购买力的实际货币需求量。
名义货币需求函数
L=(kY-hr)P
L是名义货币需求量,P是价格水平。
交易性货币需求
Y
L1
L1=kY
O
ch3货币需求与货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