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新林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是由【zl201163zl】上传分享,文档一共【2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新林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1 / 34
施工图设计说明
一、采用的设计规范、规程和规程验收标准
1、设计依据
1、业主的设计任务委托书。
2、经业主确定的道路起终点及走向。
3、该项目实测地形轮廓图。
4、建设单位提供《万科悦榕乐古浪项目配套市政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
5、《温江区寿安镇总体规划(2014-2020)》
6、周边相关道路及在建工程的施工图。
2、拟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文件
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
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修订版);
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4、《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21);
7、《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2019版);
8、《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
9、《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1、《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
14、《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JJ45-2015);
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17、《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3版)等;
18、《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 (GB51286-2018)
3、上阶段评审意见执行情况
。
回复:按意见补充方案阶段批复评审意见。
,以及本项目周边建设情况和与规划的衔接。
回复:按意见补充上位规划情况及周边建设情况。
。
回复:交通量预测详见路面结构说明章节。
,最大纵坡不大于8%。
回复:%。
,建议不设置树池,。
回复:树池加盖采用高分子篦子,增大人行道通行宽度。
,并补充论证。
回复:已与交警沟通,仅在起点处设置信号灯控制。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27 / 27
“多杆合一”设计。
回复:根据业主要求本项目不设置“多杆合一”。
二、设计概要
1、项目概述
新林路建设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汪电路以东,紧邻在建乐谷浪·成都住宅区。道路起点位于汪电路,终点位于新林北路,交通较便利。
本次项目道路建设主要为解决乐谷浪片区的开发及交通出行,对寿安镇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该道路工程西起于现状汪电路、东止于新林北路,,设计时速20km/h,,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
项目位置示意图
2、主要工程内容
本次设计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交安工程、电力、通信工程、照明工程等。
3、技术要求
新林路建设工程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速度为20km/h,道路红线宽12m,道路断面采用单幅路,路面结构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桥涵设计荷载采用城-B级,/㎡,净空高度: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行人≥。场地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条件复杂程度等级为二级,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主要技术指标表
项目名称
新林路建设工程
道路等级
城市支路
规范值
设计值
设计车速(km/h)
40 、30 、20
20
设计荷载
城—B级
最小圆曲线半径(m)
20
1000
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
500
/
圆曲线最小长度(m)
20
平曲线最小长度(m)
40
/
交通等级
轻交通
最大纵坡(%)
8
最小纵坡(%)
纵坡最小坡长(m)
60
最小凸曲线半径(m)
100
5000
最小凹曲线半径(m)
100
8000
竖曲线最小长度(m)
20
结构抗震等级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4、工程地质条件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2 / 34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建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汪电路以东,紧邻在建乐谷浪·成都住宅区。道路起点位于汪电路,终点位于新林北路,交通较便利。
场地地形地貌
成都平原这个断陷盆地,自第四纪以来持续下沉,接受岷江、沱江、石亭江及其支流从上游带来的大量冰水物质与流水冲洪积物质的充填,后又经过河流的不断堆积与浸蚀,进一步改变了平原面貌。从宏观形态来看,区境地貌均为平原,就成因而论,为浸蚀堆积型。其中根据各自不同特征,又分为冰水堆积岛状平原(或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和河漫滩。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均以内迭嵌入形式,镶在冰水堆积扇状平原内,顺河延展,由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物组成。
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流冲洪积地貌,微地貌属河流阶地。~,场地位置较为开阔、平坦,整体西南高东北低,。
工程区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夏、冬季长,分别为108天和105天,春、秋季短,各为76天。最热月是7月,(℃),℃(1972年8月13、14日),基本上无酷暑;最冷月是1月,(℃),极端最低气温-℃(1975年12月15日),基本上无严寒。春季气温回暖早,但不稳定,夏季气温高,光照强,雨量集中,易产生洪涝,秋季降温快,多绵雨,冬暖多雾,霜雪少。全年无霜期长达282天,平均初霜日12月5日,平均终霜日2月27日。。年降雨量充沛,,年际变化大,四季分配很不均匀。累年平均相对湿度达84%,具有明显的冬千夏湿气候特征。固体降水(雪及冰雹等)很少,冰雹在局部地区时有发生,同时伴有大风、雷雨,70年代以来有逐步增多的趋势,降雪很少,霜不严重。日照时数少,不足可照时数的三分之一,属全国日照低值区。
拟建场地地貌单元属河流阶地地貌。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场地地层由上至下依次为第四系人工素填土(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Q4al+pl)成因的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及砂卵石。地层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1)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
1、素填土:棕黄色~棕褐色,湿,以粉土、粉质粘土及卵砾石为主,夹少量植物根须和偶见建筑垃圾,,结构松散、欠固结,均匀性差,填筑时间约2年,硬杂质含量介于10%至35%之间,~。
(2)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
2、粉质粘土:棕黄色,可塑,稍湿,主要以粘土矿物为主,含粉粒,干强度、韧性中等,分布于部分钻孔素填土层之下,~。
3、粉土:棕黄色,稍密,湿,以粉粒为主,夹粘粒,底部见砂卵石,干强度差,具摇震反应,仅ZK10钻孔揭露,分布于粉质粘土层之下,透镜体状分布,。
4、细砂:灰色,稍密,湿,以石英、长石等颗粒为主,见云母碎片及暗色矿物,层底夹少量卵石。仅ZK9钻孔揭露,透镜体状分布,。
5、卵石:灰色、灰白色,松散~密实,稍湿~湿,以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等硬质岩石为主。卵石呈中等风化,磨圆度较好,呈圆~亚圆形,级配较好,粒径以30~150mm为主,偶夹漂石,据卵石颗粒分析成果可知粒径≥50mm卵石含量>50%;充填物以细砂为主,局部地段夹细砂透镜体。根据全孔取芯及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依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可分为以下四个亚层:
5-1、松散卵石:卵石含量小于55%,排列十分混乱,N120击数为1~4击。在场地内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4 / 34
5-2、稍密卵石:卵石含量55~60%,排列混乱, N120击数为4~7击。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5-3、中密卵石:卵石含量60~70%,呈交错排列, N120击数为7~10击。分布较稳定,呈层状或透镜体分布。
5-4、密实卵石:卵石含量大于70%,呈交错排列, N120击数为>10击。分布稳定,主要呈层状分布。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土 名
容重
γ
(kN/m3)
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fak
(kPa)
内聚
力
Ck
(kPa)
内摩
擦角
φk
(0)
压缩
模量
Es
(Mpa)
基底摩
擦系数
μ
渗透系数
cm/s
岩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
Qsk(kpa)
开挖边坡坡率
临时
永久
素填土
80
4
/
/
×10-1
/
1:
支挡
粉质粘土
130
21
×10-6
50
1:
1:
粉土
100
5
14
×10-5
50
1:
支挡
细砂
80
/
13
×10-3
40
1:
支挡
松散卵石
180
/
20
×10-2
80
1:
1:
稍密卵石
280
/
28
×10-2
120
1:
1:
中密卵石
400
/
32
×10-2
180
1:
1:
密实卵石
600
/
42
×10-2
260
1:
1:
程区内主要地表水体为局部低洼地段降雨积水,水量较小,分布较少,场地以北200m左右为场地附近主要径流江安河,江安河亦称酸枣河,又名新开河,古称阿斗河,为后汉所凿。江安河原在正南江(岷江)灌县木观音起水,民国22年叠溪洪水暴发,河口淤塞,遂改于下游5公里处张家湾起水。1957年封闭江安河张家湾起水口,由灌县城关天乙街起水,与走马河分流。 这样江安河源头从外江移到内江,成为都江堰内江主要灌溉干渠。江安河自县内玉石乡东岳村界牌入境,流经玉石、寿安、镇子、踏水、万春、公平、柳城镇、涌泉8个乡(镇),于涌泉乡共和村黑沱子出境入双流县。,占地面积1008亩,河道断面宽21至59米,‰。江安河为温江县东北面的主要灌溉河道。经过多年的水利建设,尤其是经过1970年至1971年渠改后,县境内江安河各支、斗渠已全面配套,灌溉面积达137238亩, %。,。%。5月中、。平均水量3135.1万立方米。据调查分析,丰水年和中水年来水量比需水量略多,枯水年则比正常需水量少263.1万立方米。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成果,场区内无断裂构造,场地较平坦开阔,且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处于地质构造相对稳定的区域,故场地及地基稳定性较好。
特殊性岩土
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其结构松散,工程差异性大,承载力低,厚度不大,需清除或分层碾压夯实达到设计要求方可作为路基持力层使用,局部位于管底之下的素填土亦可考虑换填处理。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4 / 34
根据《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相关规定,本工程场地位于温江区寿安镇,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相关规定知:场地素填土属软弱土,可塑粉质粘土、粉土、细砂属中软土,松散~中密卵石属中硬土,密实卵石属坚硬土。
在场地选取最不利钻孔进行计算,,本场地土属中软土,覆盖层厚度3~50m,为II类建筑场地。场地内无不良地质作用,综合判定本场地属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场区内新构造运动较微弱,该区域地质构造较稳定;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相对简单,无滑坡、泥石流、崩塌、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作用;未发现埋藏的暗河、墓穴、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综合建筑场地类别、场地周边环境、区域地质构造资料等资料,本场地属稳定场地。
拟建场地无动力地质作用的破坏影响,环境工程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工程建设有一定影响,地形较平坦,排水条件尚可,地基较稳定,适宜于本工程建设。
1、素填土:钻孔均有揭露,土质不均,结构松散,欠固结,地基承载力较低,不可直接作为拟建道路及管道持力层使用;
2、粉质粘土:场地部分钻孔揭露,土质较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局部埋藏较浅,可作为拟建管道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使用;
3、粉土:仅ZK10钻孔揭露,土质较均匀,埋藏较深,层厚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较差,不能直接作为拟建管道持力层;
4、细砂:仅ZK9钻孔揭露,土质较均匀,埋藏较深,层厚不稳定,物理力学性质较差,承载力较差,不能直接作为拟建管道持力层;
5-1、松散卵石:部分钻孔揭露,层面有一定起伏,结构松散,厚度不均,物理力学性质一般,埋藏较浅,可作为拟建管道天然地基基础持力层;
5-2、稍密卵石:部分钻孔揭露,层面有一定起伏,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分布不稳定,可作为拟建道路及管道持力层使用;
5-3、中密卵石:大部分钻孔揭露,层面稍有起伏,物理力学性质较好,埋藏稍深,可作为拟建道路及管道持力层使用;
5-4、密实卵石:钻孔均有揭露,层面稍有起伏,物理力学性质好,但埋藏稍深,可作为拟建道路及管道基础持力层之下卧层。
道路沿线路基主要由低填浅挖路基组成,根据挖填方的深度和地面坡度,确定道路工程以一般路基为主。根据道路设计标高和地面高程,具体挖、填方路段里程桩号分述于下:
(1)K0+000~K0+470m段:道路以挖方路基为主,。道路沿线穿越阶地平坝,主要开挖土层以素填土为主,路基持力层位置为素填土层,该土层结构松散,孔隙大,各向异性较明显,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6 / 34
承载力低,欠固结,建议采用分层碾压、夯实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使用。对于厚度稍薄素填土也可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2)K0+470~K1+:道路以低填为主,,道路设计标高以下地基土以素填土为主,该土层结构松散,孔隙大,各向异性较明显,承载力低,欠固结,建议采用分层碾压、夯实等措施进行加固处理,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作为道路路基持力层使用。对于厚度稍薄素填土也可采用清除换填处理。
需注意,在挖、填方交界位置路段,回填时应注意采取相关施工技术措施,避免挖方区路基与填方区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
(1)本次勘察,除ZK3钻孔位置外,未在场地内发现有大量地下水赋存,如遇上层滞水,可采用明排法排水。
(2)路基、管道基槽开挖而形成的边坡,应视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支挡措施,如截排水沟、格构、挡墙等措施。必要时,基坑支护和边坡支护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项设计和施工。
(3)路基、管道开挖后应进行及时回填和封闭,以免路基土长期受水浸泡或暴晒而影响基底地层强度。
(4)对基槽及边坡宜设置观测点,定时观测其变形,掌握变化趋势,应专门记录报告,主要观测坑壁及基槽稳定情况。
(5)本项目为市政工程,部分路段勘探点间距较大,点与点之间地层钻孔并不能完全代表场地土层,因此施工开挖后应加强验槽工作。
(1)。
(2)对素填土采用深层强夯浅层分层碾压夯实方式处理,基础位置素填土较薄区域也可直接清除换填处理。
(3)道路工程评价:;管道工程评价:。
(4)基础施工时建议尽量避开雨季。
(5)为保证道路建成后正常使用,须设置好纵横疏排水措施,避免地表水对道路路基造成不利影响。
(6)基础开挖后不宜长期暴露,并应避免对土体的人为扰动,以免降低其地基强度。施工结束后应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及数量应符合规范要求。
(7)路基应采取严格压实措施外,建议进行沉降观测,宜考虑不均匀沉降对后期使用可能造成的拉裂错位等影响。
(8)填方边坡可按1:~1:,并分层碾压夯实,且填料最大粒径、填料最小强度、压实度等参数指标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要求。挖方边坡可采取放坡处理,必要时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放坡坡率可按1:~1:。
(9)基坑开挖放坡时,放坡坡率素填土可采用1:,粉质粘土按1:、松散卵石按1:、稍密卵石按1:、中密卵石按1:;如放坡受地形条件限制,可考虑放坡+喷锚进行支护,必要时建议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基坑专项支护设计。
(10)场地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上层滞水及孔隙潜水,路段如遇地下水出现,可采用明排法疏排。
(11)施工时应通知验槽,并可根据揭示的地质情况作适当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及措施。
新林路建设工程 DL-01
6 / 34
(12)本报告作为施工图设计之依据。
5、平面设计
道路平面位置符合《温江区寿安镇总体规划(2014-2020)》。
2)道路平面线形与满足、纵断面组合设计,使车辆能安全、舒适行驶。
从满足交通功能、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环保及景观等角度,对沿线主要村道进行临时改道,减少本项目施工对周围居民出行的影响。
线形和各种附属物设置满足行驶力学上的基本要求和视觉、心理上的要求。
新林路建设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本项目道路平面线型按照《温江区寿安镇总体规划(2014-2020)》进行布线。
本项目场地内现状地形
本项目道路平面线形是根据《温江区寿安镇总体规划(2014-2020)》及业主确认后的道路起终点进行设计。,最小曲线半径R=1000。,。
JD2位于桩号K0+,根据《温江区寿安镇总体规划修编》规划红线显示该处中线为折线,未设计转弯半径,由于规划红线及两侧地块限制,无法设置转弯半径,本次设计道路中线与规划保持一致,仅在人行道路缘石直角处
新林路建设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