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技术实习
孔庆华黄午阳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
制造技术实习/孔庆华, t 同济
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6
ISBN 7 - 5608 一2178 - 2
I .制. . . n .①孔. . .②黄. . . lll. 机械制造一技
术一实习 IV . TH
中国版本图书馆 C I P数据核宇( 2 0 0 0 ) 第 2 9 2 7 6 号
制造技术实习
作者孔庆华黄午阳主编
责任编辑张平官责任校对徐春莲装帧设计李志云
出版
同济大学出版社
发行
(上海四平路 1 2 3 9 号邮编 2 0 0 0 92 电话 0 2 1
经印开印宇印版书定销刷本张数数次号价- 65985622)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丹阳市教育印刷厂印刷
787mmX 1092mm 1/16
396 800
13 001-18 100
2000 年6 月第一版2006 年2 月第三次印刷
ISBN 7-5608-2178-2/TH· 44
元
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
前言
制造技术是高新技术走向实际应用的接口、通道和桥梁,是提高创新能力和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根本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等高新
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层次的结合,制造业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机械学科的教学思想、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势必随之不断扩展和更新。将培养人的系统知识、创新思想、综合运用
及实践能力作为重点,造就一大批面向 2 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是已被各界所认同的教
育改革发展方向。
本书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 2 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和机械学科课
程指导小组的最新指导思想及全国专业调整会议关于通才教育的精神,从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的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在《机械制造基础实习》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兄弟院校的教改经验
和实际情况,提高起点、注重实践、加强基础、拓宽知识面,加大更新力度,进-步突破传统教
材体系,由同济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共同编写而成。
本书作为面向 2 1世纪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主干技术基础课教
材之一,在编写中力求使之具有以下特点:
(1)加大改革传统金工实习课程体系的力度,删除传统加工中陈旧落后的内容,增加
"三新"技术,提高起点,向大工程宽专业口径拓宽知识面;
(2) 注重与并行课、后续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既注重传统制造技术基础内容的系统性、
实用性和科学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较成熟的先进制造技术;既注重单台设备、单个工序,
又强调制造过程、制造系统乃至先进制造系统的观念;
(3) 强调制造技术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及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 通过选材、选择制
造方法、结构工艺分析、操作等应用能力的训练,实施知识、创新能力、素质的培养;
(4) 注意教师授课、讲解和学生自学的紧密配合 F 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特征、知识交叉与
互相渗透的内容 F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综合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获
取知识的能力 p
(5) 全书图、表、实例、操作适当配合; 基本概念、名词术语、计量单位、符号等一律采用
已颁布的国家规范和标准。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者认为只有更新教育思想,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实践教学为主,将基础知识和理论与基本工艺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讲课、操作、实
验、讨论、多媒体教学等教学环节,才能在有限的经费和学时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加本书编写的人员有:孔庆华(前言、绪论、第一、二、三、五、十、十一、十二章、附录) ,
黄午阳(第四、六、七、八、九章) ,顾彩香(第一章) ,黄云明(第八章) ,陆春华、陈耀松参加了编
务工作。全书由孔庆华、黄午阳主编,郭大津主审,蒋勇担任插图扫描、文字输入整理等工作。
本书在策划、编写及出版过程中,得到上海海运学院教务处、上海海运学院教学实习厂、
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轻工实验厂、同济大学教务处实践教学科和教材科、同济大学机械
学院领导和教师及同济大学附属机械厂的大力支持;也得到有关专家、学者和兄弟院校同行
的热忱指教,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在本书的编写中,曾参考并引用了有关文献资料、插
图等,在此对上述的作者也表示由衷的感谢。
本书若有不当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0 年1 月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篇工程材料导论
1 工程材料和处理技术……………………………………
制造技术实习 本科学习教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