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
———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文集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张国良黄芝晓主编
书
编委会
顾问燕爽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
丁淦林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主任张国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黄芝晓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副主任李良荣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骏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
编委陆晔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廖圣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助理
韩纲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作者简介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宁树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朱光烈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李少南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
李彬清华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陈力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
陈卫星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陈韬文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吴文虎暨南大学新闻系教授
吴予敏深圳大学传播系教授、系主任
孟建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张咏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张骏德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
赵玉明北京广播学院教授
祝建华香港城市大学英文与传播系教授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
2 :
邵培仁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副院长
殷晓蓉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黄旦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韩纲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廖圣清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魏永征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
(说明:按姓氏笔画排列,职称、职务均为与会时状况)
目录
序⋯⋯⋯⋯⋯⋯⋯⋯⋯⋯⋯⋯⋯⋯⋯⋯⋯⋯⋯⋯⋯⋯张国良
1
探讨中国传播学的学科建设⋯⋯⋯⋯⋯⋯⋯⋯⋯⋯⋯⋯⋯
Ⅰ 1
从新闻学在中国演化的历史审视其与传播学的
关系⋯⋯⋯⋯⋯⋯⋯⋯⋯⋯⋯⋯⋯⋯⋯⋯宁树藩
3
试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张骏德
16
展望新世纪的传播学研究和教育⋯⋯陈卫星赵玉明
23
关于传播学研究的一些想法⋯⋯⋯⋯⋯⋯⋯⋯陈力丹
39
视野、创造与境界:关于传播学学科建设的一些
个人感悟⋯⋯⋯⋯⋯⋯⋯⋯⋯⋯⋯⋯⋯⋯朱光烈
44
传播学知识论三题⋯⋯⋯⋯⋯⋯⋯⋯⋯⋯⋯⋯吴予敏
71
传播学研究及其中国化:谈传播学在中国的三个
阶段、三个流派及三个面向⋯⋯⋯⋯⋯⋯⋯李彬
84
关于中国传播学发展问题的思考⋯⋯⋯⋯⋯⋯廖圣清
92
差异与融合:从中美高校专业划分与课程设置看
中国传播学反思与前瞻
2 :
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学三者之关系
⋯⋯⋯⋯⋯⋯⋯⋯⋯⋯⋯⋯⋯⋯⋯⋯⋯⋯韩纲
111
传播学在中国的一些观察⋯⋯⋯⋯⋯⋯⋯⋯⋯李少南
125
理论化是华人社会传播研究的出路:全球化与
本土化的张力处理⋯⋯⋯⋯⋯⋯⋯⋯⋯⋯陈韬文
146
传播研究国际化的国际经验:个人学术训练与机
构奖惩体制的影响⋯⋯⋯⋯⋯⋯⋯⋯⋯⋯祝建华
157
应对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趋势⋯⋯⋯⋯⋯⋯⋯⋯⋯⋯
Ⅱ、 171
法轮功与互联网⋯⋯⋯⋯⋯⋯⋯⋯⋯⋯⋯⋯⋯方汉奇
173
试析中国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网络传播研究⋯⋯张咏华
192
网络传播与中国传播学面临的三大难题⋯⋯⋯殷晓蓉
218
全球化和我国大众传媒的整合与兼并⋯⋯⋯⋯吴文虎
233
当前新闻改革的一条底线⋯⋯⋯⋯⋯⋯⋯⋯⋯魏永征
242
论媒介生态的五大观念⋯⋯⋯⋯⋯⋯⋯⋯⋯⋯邵培仁
257
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对西方大众传播者
研究历史的解读⋯⋯⋯⋯⋯⋯⋯⋯⋯⋯⋯黄旦
266
视觉文化传播时代的来临:对一种文化形态和传
播理念的诠释⋯⋯⋯⋯⋯⋯⋯⋯⋯⋯⋯⋯孟建
280
序
张国良
新世纪第一年的岁末来自全国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
, 10
多位专家学者相聚复旦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传播学论坛
30 , , 。
其意义何在?
第一,这是由中国(大陆,下同)高校传播学界主办全国性、综
合性、连续性的学术研讨会的开端(今后将每年一届持续下去),她
不仅为促进国内交流和学术繁荣所必需,也为加强海外联系及扩
大国际影响所必需。
第二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传播学科
, , 20 ,
正在走向成熟;其成因至少包括:时
中 国传播学 本科生课外阅读丛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