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公共关系客体
——公众
公共关系也称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1
公众的含义、特点
公众分类
重要目标公众分析
2
一、公众的含义
(一)公众含义
Public,、民众。
社会学意义上,是指一般的社会成员,在某一语境下排除特殊人群。
从公共关系角度讲,公众即与特定的社会组织发生联系并对其生存发展具有影响的个人、群体或组织。是公共关系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P124
3
(1)公众是客观存在的。公众作为主体的作用对象与主体存在着客观的、不以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关系。
(2)公众是相对于特定组织而存在的。
(3)公众是因共同的利益、问题等而联系在一起,并与特定组织发生联系或相互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称。
(4)公众是公共关系主体传播沟通的对象的总称,它与人民、群众、人群、大众、受众等概念是有区别的。
4
(二)有关概念的区分P124
人民:作为哲学和社会历史范畴,量的方面泛指居民中的大多数;质的方面指一切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人,既包括劳动群众,也包括具有剥削性但又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其他阶级、阶层或集团。
群众:作为社会学概念,从范围上看,包含于人民之中,通常指从事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生产的劳动者;作为政治学概念,相对于干部、党员、团员等而言。
人群:作为社会学概念,量上指居民中的一部分;质上指由人集结而成的群体,具有偶然性和松散性。
5
受众:作为传播学概念,在新闻学、广告学中通用,指信息的接受者,是消极与被动的。
大众:作为传播学概念,是在某一方面有最大数量的社会成员认同的那一部分(大多数社会成员)。
民众:人民,群众;人民众多。
6
二、公众的特征P125
公众不是单一的群体,是与组织运行密切相关的整体环境。公众环境是指组织运行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总和。
公共关系工作不可只注意其中某一类公众。对其中任何一种公众的疏忽,都可能致使整个公众环境的恶化,进而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公众的整体性要求组织用全面、系统的观点来分析自己面对的公众。
7
公众不是一盘散沙,是具有某种内在共同性的群体,包括共同的利益、需求、目的、问题、意向、兴趣、背景等。这些共同点,使一群人或一些团体和组织具有相同的或类似的态度和行为,构成组织所面的一类公众。
公众的共同性要求组织了解和分析公众的内在联系,化混沌为清晰,从公众整体中区分出不同的对象来。
8
公众的存在形式不是单一的,是复杂多样的。日常的公共关系工作对象,包括各种各样的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团体关系、组织关系等。即便是同一类公众,也可以有不同的存在形式。
公众的多样性,决定了沟通方式和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9
公众不是各组织“通用”的,是与特定组织相关的。一群人之所以成为某一组织的公众,是因为他们与该组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互动性。这种相关性是组织与公众形成公共关系的关键。
寻找公众、确定公众很重要的就是寻找和确定这种相关性,从而确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分清轻重缓急。
10
第四节 客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