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DIC的诊治.ppt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DIC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血液科何晖
一、概述
是在许多疾病的基础上,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被激活,导致全身微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全身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的临床综合征。
二、病因
感染性疾病(31-43%)
恶性肿瘤(24-34%)
产科疾病(4-12%)
手术及创伤(1-5%)
全身各系统疾病
医源性疾病(4-8%)
G- .
感染性疾病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
立克次体感染
其他感染
流行性出血热
重症肝炎
麻疹等
斑疹伤寒
羔虫病等
脑型疟疾
钩端螺旋体病
组织胞浆菌病等
诱发DIC的机制
1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对人体组织细胞的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细胞),导致TF及类似物释放增多,激活外凝系统
2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通过损伤血管内皮或直接作用于因子激活内凝系统
3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引起抗凝系统,纤溶系统紊乱,造成凝血-抗凝失衡,出现高凝状态
诱发DIC的机制
6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通过抑止或封闭免疫系统,特别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降低了清除或处理活化血小板凝血因子的能力,加剧了凝血进程。
恶性肿瘤
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各种实体瘤及血液肿瘤(M3)
实体瘤:分列前5位: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肝癌
恶性肿瘤引起DIC的可能机制
肿瘤坏死过程中向血液释放TF,可激活外凝系统
血行转移过程中所致的高TF血症,可激活外凝系统
肿瘤对血管及邻近组织的侵袭所致正常组织TF释放和血管内皮损伤,激活外凝系统。
恶性肿瘤引起DIC的可能机制
手术,放疗,化疗所致的肿瘤组织细胞的破坏, TF释放增多。

DIC的诊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ixingmaoh
  • 文件大小1.17 MB
  • 时间2017-11-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