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环境与健康概论
第1节环境
案例1-1: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曾发起把麻雀作为“四害”来消灭的运动。可是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使农业生产受到巨大的损失。后来科学家们发现,麻雀是吃害虫的好手。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一系列惨痛的后果。
问题思考:①农田绝收原因?②什么叫生态平衡?
一、环境(environment)通常是指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
生物圈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natural environment)是围绕着人类周围的客观物质条件,如空气、水、土壤、食物、动植物、太阳辐射等。
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是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关系与条件,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家庭、卫生服务等。
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是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次生环境(secondary environment)是指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如城乡居民点、厂矿、农田、风景区。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之间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功能系统,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体。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凡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植物,包括单细胞和多细胞藻类均属于生产者,还有那些能利用化学能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微生物,它们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供应者。
②消费者主要指食草和食肉的动物和人。
③分解者是指各种具有分解能力的微生物,还包括一些微型动物,如鞭毛虫、土壤线虫等,它们将动植物尸体分解成简单的化合物,回归到环境,重新供植物利用,这种作用保证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④无生命物质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无生命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各种自然因素如空气、水、土壤和各种矿物质等,这些无生命物质为各种生物有机体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
生态系统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在通常情况下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
环境与健康概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