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
摘要: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日常生活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日常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议题。本文探讨了以绩效为核心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模式、考评制度等相关内容,并针对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采集自网络,本站发布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关键词:辅导员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1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不断投入,经过多年的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和建设,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稳步发展的崭新时代,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也逐步在高等教育的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民办高校中实施绩效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院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对教职工个人发展也起到良好的激发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这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辅导员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绩效管理模式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这是长期以来对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形象写照。据相关统计,现在大多数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占整个工作时间的70%,工作重心尚未从事务性工作转移到思想教育和引导学生上来。如何运用科学的管理理论,提高工作效率,使辅导员成功从“事务性管理者”向“人生导师”转型,是十分紧迫的课题。
国内各高校都在努力加强和规范辅导员队伍管理,完善考核机制。这是因为:通过考核评估,可以使上级领导、广大师生了解辅导员队伍的具体情况,促进双方的交流沟通;辅导员的考评成绩对辅导员起到鼓励、鞭策、督促等作用,也为其晋级、调动、奖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定期的考评可促使辅导员及时总结利弊,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对绩效考核问题的研究可以调动学校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双方的积极性,优化体制,提高绩效水平。但事实上,现有的辅导员绩效管理机制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造成了许多现实实践的障碍。因此,健全和完善民办辅导员绩效管理体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首先从大的方面说明在高校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及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的主要内容;接着对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 绩效管理在高校实施的重要性
绩效是指员工在一定的时间和条件下为实现预定目标所采取的有效行为以及实现的有效工作成果。在一个组织中,你做了什么和你怎么样做是同等重要的,优秀的绩效不仅取决于做事的结果,还取决于做事的行为。只有在行为和结果都趋于良性的情况下,才能出现优秀的绩效。
绩效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带领其团队为了达到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反馈、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目的为加强对教职工个人、部门整体的效能提高。
在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开始试行绩效管理改革,对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其教学工作量、承担课题数、申请的科研经费、发表高水平论文数及著作数等相挂钩,进行量化管理。将绩效管理进行合理的运用,在
试论民办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