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相关理论
重点内容辅导
:传播的原意为通讯、传达、交换(意见)、交流等。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过程,又称为传播。
: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提出了“五W公式”:谁(who)? 说了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ich effect)?”。
施拉姆对香农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改进,加入了反馈环节。。
该模式强调只有信息发出者(信息源)与信息接受者(信宿)的经验领域有重叠的共同经验部分,传播才能完成。同时,在施拉姆提出的传播的循环模式中,不仅设置有反馈并且突出反馈的双向性,表明任何传播活动都应具有的双向性。
:
传播者、信息、媒体、接受者和效果。
传播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发送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提供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编码以及处理反馈信息。
信息:是指传播的内容和事实(包括消息、资料、知识、数据等)。但内容和事实是不能被直接传播的,实际传播的是信息的符号。
媒体:指在传播过程中,传递、承载和控制信息的载体和中介。媒体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
接受者:是处于传播过程中接受信息的一端,主要任务是译码,反馈信息、编码与发送。
效果:教学传播的效果,可以表现为学生知识的增长,态度、行为和能力等的变化。
。
语言符号:有口头语言符号和文字符号。语言符号是一种具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包括动作性符号,如表情、手势、姿势、感情等;音响符号,如音响、音乐等;图形符号,如图像(静止图像,活动图像)、图画(动画、静画、漫画);目视符号,如地图、图解等。
、译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发送端将信息内容转换为信号的过程,称为信息编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还原为信息内容的过程,称为信息译码。
:
系统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个组织部分的总和。
:
系统科学理论包含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方法理论。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研究整体与部分(要素)、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研究系统的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研究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对系统的稳定和发展的有效控制方法,以求得整体把握,获得最佳功能,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系统科学深刻的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的特性和规律,成为信息时代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论,对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功能的复杂系统,因而系统科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科学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方法。
伊利认为,系统方法本身应该包括5个基本过程:
(1)分析确定问题、确认目标;
(2)选择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3)发展解决问题的方案;
(4)尝试、评价和修订解决问题的方案;
(5)实施与控制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成人培训心理(教育心理 学理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