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组长如何用“两法两图三会”识别控制作业风险
消除施工中危险源的一些具体方法:“两法两图三会”
风险第一
项目生产调度会
全项目本周危险源识别控制
周一安全活动会
本班本周危险源识别控制
每日班前安全会
本班本天危险源控制
危险源平面分布图
项目经理
安监站长
的作用
安全人员的计划
班长的作用
班长、岗长
的作用
五分钟观察法
危险源时标控制网络图
工作危害分析法
风险识控
两图之“危险源平面分布图”
第一图是指“风险平面分布图”。将风险辨识出来以后,要向所有员工交底,方法之一便是制作“风险平面分布图”,将之张贴在施工区显著位置以及办公室、班组休息室内,时刻提醒员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
两图之“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
第二图是指“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为避免用文件控制风险,用会议落实风险的形式主义弊端,做到施工生产进行到哪里,对风险就控制到哪里。
公司某小型项目危险源时标控制网络图(简易):
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这种过程、动态控制危险源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难题。
“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就是将辨识出的风险按照危险程度大小,按照施工生产进程,编制出的控制风险与完成施工任务同步进行的网络计划。
该网络图以施工进度与风险的类别为横坐标,以危险的严重程度(危险值或权重)为纵坐标。施工进行到哪一个阶段(甚至可以细化到哪一天,哪一个最小分部工程),相应的风险及危险程度就在图上显示出来,提醒管理人员与作业员注意危害的重点,并通过生产调度会、班前安全活动事前教育,在过程中实施控制。
限开篇幅,下面,仅举一最简单的图例。
两图之“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
将辨识出的风险按照危险程度大小,按照施工生产进程,编制出的控制风险与完成施工任务同步进行的网络计划。该网络图以施工进度与风险的类别为横坐标,以危险的严重程度(危险值或权重)为纵坐标。施工进行到哪一个阶段(甚至可以细化到哪一天,哪一个最小分部工程),相应的风险及危险程度就在图上显示出来,提醒管理人员与作业员注意危害的重点,并通过生产调度会、班前安全活动事前教育,在过程中实施控制。
“风险时标控制网络图”以网络图的形式将现场风险予以“量化”、“图形化”,与施工生产计划网络图同步控制,相互比照,直观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两法之“五分钟观察法”
第一法即“五分钟观察法”:行兵打仗首先要观察地形,不能纸上谈兵,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更要在作业前,观察作业环境是否安全。
一是作业人员的五分钟观察法。周一安全活动和班前安全讲话后,让作业工人先对现场环境进行五分钟观察,观察这个环境下的架设、用电、临边防护等措施和设施是否齐全,危险源在哪里,然后由安全人员和班长、岗长对照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措施交底和班前讲话。此种方法特别适合于检修过程中,上下道工序交接时的现场观察,因为上道工序往往会产生一些新的危险源,给下道工序留下隐患。
两法之“五分钟观察法”
第一法即“五分钟观察法”:行兵打仗首先要观察地形,不能纸上谈兵,施工现场的环境十分复杂,更要在作业前,观察作业环境是否安全。
二是安全人员的五分钟观察法,即安全人员在现场检查中,先对某一班组或岗点的施工现场进行五分钟观察,然后向作业人员提问,主要问该环境下有无不安全的隐患,如何消除,如果回答正确,给予肯定或奖励,相反则进行教育提醒。下图为某企业开展的“五分钟观察法”。
1. 分解工作步骤
2. 领导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风险分析
3. 组建合适的JHA工作小组
4. 进行风险分析
5. 识别风险及其后果
6. 计算风险
7. 决定减轻风险的措施
8. 分析剩余风险
9. 班组交底(周一活动及班前会)
续
两法之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的实施步骤
第二法指“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即针对每项施工任务,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对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进行分析,编制工作危害分析表,经审批合格后下发到班组交底学习,在作业中执行。
两法之工作危害分析法(JHA)的实施步骤
!
11. 监督,检查视察, 稽查
?
9. (续)实施五分钟观察
如是,评估安全绩效
如果不是,启动应急反应措施
展开调查以找出根本原因
封闭该项工作
No1: LEC评估法介绍
D=L×E×C
D—危险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C—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No2:环境因素评价办法
环境影响评价
∑=A+B+C+D+E
A—环境影响的规模和范围
B—环境影响的程度
C—环境影响发生的频率
D—法律法规遵循的情况
E—环境影响的社会关注度
能源评价消耗评价办法
∑=F+G
F—万元产值消耗量
G—可节约程度
风险识
班组召开开展两法两图三会 识控风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