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孝
文
帝
改
革
改革——一直在进行
北魏的汉化改革并不是从孝文帝时期开始的,在北魏统一北方的过程中,魏世祖拓跋焘便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包括祭祀尧舜黄帝庙,解除田禁鼓励农耕政治上使用汉族高门,听从崔浩建议汲取不少魏晋典制
(魏太武帝)神蒨元年春正月,以天下守令多非法,精选忠良悉代之。
秋八月,东幸广宁,临观温泉。以太牢祭黄帝、尧、舜庙。
神蒨四年冬十月戊寅,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
太延五年,悉除田禁,以赋百姓
----《北史魏本纪第二》
孝文帝亲政时的北魏
经过拓跋焘(鼓励农耕,改革吏治,修订律法)与冯太后(均田制、租调制、三长制)的汉化改革之后,当魏孝文帝亲政时,鲜卑政权进行的汉化改革程度已经比较深了。最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均田制也已经在冯太后垂帘听政时期得以建立与实行。
那么,孝文帝继续进行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呢?
改革目的: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争取汉族士族的支持
庚申,幸鲁城。亲祠孔子庙。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违者,免所居官。《北史魏本纪第三》
从迁都洛阳、改汉姓、通婚姻等方面,孝文帝在无形中削弱了鲜卑原有贵族的势力,并拉拢了北方的士族,而数朝古都洛阳交通方便,有象征意义,可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如果不改革,北魏的政局如何
国史之狱,北方士族受到极大打击: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均遭灭族。由此使得北方士族与鲜卑王室的矛盾加深,若不改革,也许会爆发冲突。
(拓跋氏)暴师喋血三十余年,而中国略定。虽参用赵魏旧族,往往以猜忌夷灭”《魏书·旧本<魏书>目录序》
谈一些其他的:若魏孝文帝没用英年早逝,会如何?
魏孝文帝军事才能不如拓跋焘,但仍足以应对征伐,而给他多十几年时间,也许就可以平息边境的各族不满,使北魏不至于分裂,也许可以最终统一南北。
由此所想到的个人与推动历史进程的关系:魏孝文帝英年早逝、前秦堪称“国士无双”的王猛
司马光的态度
臣光曰:选举之法,先门地而后贤才,此魏、晋之深弊,而历代相因,莫之能改也。夫君子、小人,不在于世禄与侧微,以今日视之,愚智所同知也;当是之时,虽魏孝文之贤,犹不免斯蔽。故夫明辩是非而不惑于世俗者诚鲜矣。
臣光曰:夫爵禄废置,杀生予夺,人君所以驭臣之大柄也。是故先王之制,虽有亲、故、贤、能、功、贵、勤、宾,苟有其罪,不直赦也;必议于槐棘之下,可赦
资治通鉴之魏孝文帝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