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谈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是由【鼠标】上传分享,文档一共【3】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谈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2010年第 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102,2010
第 26卷 JOURNAL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 IN PROVINCE Vol126
总 期
( 242 ) Total No1242
谈托马斯 ・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
裴旭东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3)
摘要 :托马斯 ・哈代是不朽的英国文学巨匠 。他对近代资本主义文明对于英国农村社会造成的毁灭性冲击 ,持有一种极
端的悲观主义态度 ,这种态度使他从消极避世的田园诗人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本文主要论述了托马斯 ・哈代作
品中悲观主义的体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
关键词 :托马斯 ・哈代 ;现实主义 ;悲观主义 ;工业革命
中图分类号 : I106.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1—1580(2010) 02—0079—02
在英国文学史上 , 像托马 斯 ・哈代 ( 1840— 着威塞克斯生活方式的崩溃。
1928)这样的文学巨匠是屈指可数的 。在其 88年人 《还乡 》则更加证明了他的悲观主义思想 。这
生历程中 ,经历了风雨飘摇的旧世界 ,艰苦诞生的新 部小说是作者思想转变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它标
世界两个时代。家境的贫寒使哈代年轻时不得不走 志着作者从田园诗式的幻想中解脱出来 ,对社会做
父亲的老路 ———当建筑师。然而他的才华却从建筑 了比较深刻的观察和反映 ,但由于作者看不到社会
的水浆泥瓦中脱颖而出 ,走上了文学道路 。 的出路 ,从而转向了悲观主义 。
哈代是一个经历了短暂浪漫主义创作阶段的作 作品的整个艺术构思都表达了作者的消极悲观
家。这个阶段如此之短 ,以至于人们还没有看到他 思想。作者把自己的哲学思想渗透到这部作品中。
的浪漫主义经典作品 ,而他就转向了现实主义创作。 在景物描写上 ,爱敦荒原成为一种永恒精神的象征。
19世纪中期的英国正是资本主义势力大举入 这种永恒精神就是支配人类命运的神秘力量。它冷
侵英国宗法制农村的时期 ,就在哈代生活的年代里 , 漠地注视着变幻无常的人生 ,板着千年不变、万古如
最深刻的变化也影响到了农村生活 。哈代在 1867 丝的面孔。人类在他面前是渺小的 ,软弱无力的 ,不
年重返故乡后 ,一生基本上是在故乡度过的 ,因此对 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哈代的小说中 ,许多主人公
英国的农村十分熟悉 。大机器工业的隆隆声撕破了 走向死亡 ,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生的无奈和创作中
恬静的乡村空气 ,牧歌声中的农村消失了 ,轮胎碾碎 的悲观。
了农业居民的桃源梦 ,破产的宗法制把传统的农业 那么哈代的悲观主义是怎么形成的呢 ?
居民推向了黑暗的深渊 。 他的悲观主义一点也不是他个人的。正如他所
哈代是真诚的 ,他没有逃避现实。他确实是相 强调的 ,他写的小说只是体现他对客观事物和社会
信民主主义的。他是一位小说家 ,他能客观地描绘 现实的印象 。社会现实本身是丑恶的 、悲惨的 ,为什
当代的社会关系。他以自己的具有毁灭性的充满巨 么要去粉饰它 ,美化它 ? 他说 ,他写悲剧的目的 ,是
大感情的力量去揭发私有制世界的非人的生活条 要人们去正视这个丑恶的世界。这个丑恶的世界是
件。这也使他迅速成长为一名现实主义作家 。 什么样的呢 ? 在哈代生活的那个年代 ,城市经济以
从《卡斯特桥市长 》中可以看出 ,他在理性上支 空前的速度改变着 ,于是乡村也在改变 。哈代充分
持先进生产方式和先进思想 ,但在情感上留恋农村 接受了这些城里输出品 ,其中之一是维多利亚时代
生活和田园风光 ,他以一种无可奈何的惋惜心情看 怀疑精神 ———达尔文、安诺德 、赫胥黎和乔治 ・艾略
收稿日期 : 2009—12—02
作者简介 :裴旭东 (1977— ) ,男 ,辽宁葫芦捣人。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讲师 ,文学学士学位 ,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教育。
79
特的怀疑精神。这种怀疑精神基本上都是城里货 。 接受辩证的观点而打破本人的阶级局限。虽然哈代
它一方面表现了资产阶级社会关系的迅速改变 ,新 把农业劳动者的生活条件跟英国整个工人阶级的状
的意识形态产生 ,旧的意识形态成为过去 ,同时新的 况孤立起来考察 ,把宗法式古代习风加以理想化了。
物理学和新的生物学诞生 ;另一方面 ,当时除了马克 但是哈代一方面在农业劳动者 ———短工和雇农中间
思主义之外 ,还没有任何确定的文化可以代替旧东 发现了真正的人类品格 ,认清和歌颂了普通人民的
西。新知识产生了怀疑 ,而不是转变 ,它的影响是否 强大力量 ,一方面也看到了人民的极端不幸 。作家
定性的而不是肯定性的 。这影响了哈代。在哈代眼 的本能和良心使哈代顽强地站出来 ,歌颂这种真正
前呈现着新的怀疑战胜旧的信仰的物质证明 。而当 的人类品格 ,暴露人民极端不幸的境况。例如苔丝 ,
时英国农村发生的变化 ,特别是 70年代震撼英国农 资产阶级道德认为她是一个放荡的女子 ,而哈代却
村的经济危机 ,对哈代的世界观形成和创作实践产 从劳动人民的角度出发 ,赋予苔丝“一个纯洁的女
生了更大的影响。 人 ”的名字 ,将她刻画成具有劳动妇女的一切美好
在这样的混乱世界中 ,如果哈代逃避生活 ,那么 品质的形象 。再如裘德 ,他的悲惨命运具有一定的
悲观和无奈或许无缘与他谋面 。但哈代没有逃避 。 社会意义。它说明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 ,即使像
强烈的故乡感情使他不得不站出来替生活在悲惨中 裘德这样有才华有理想而又勤奋好学的青年农民 ,
的人民呐喊 。他始终对英国的普通人民怀抱着同情 也是“壮志难酬 ”,无法实现其理想 。小说通过裘德
和希望 ,永远以他们作为自己作品中的真实主人公 。 与淑的悲剧 ,更指出了社会道德 、婚姻制度等陈规陋
姚伯、裘德、苔丝 ,《列国 》和《威塞克斯诗集 》中的人 习如何扼杀人们的自由意志和合理愿望。裘德在临
民的儿女 ,所有这些具有高贵心灵 、朴实头脑和巧 终前极度悲凉地说 :“让我出生的那个日子毁灭吧 !
妙、坚强双手的人们 ,都在哈代的创作中体现着人类 让宣告一个男孩投入娘胎的那个黑夜毁灭吧 ! ”这
个性的优美特征 。资产阶级的博爱思想 ,使他愤世 是一个处在极端不幸中的下层人一声绝望的呐喊 ,
嫉俗 ,疾恶如仇 。他坚决反对旧礼教扼杀美好的爱 这喊声 ,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 。
情 ,更不能容忍封建统治者为争权夺利而草菅人命。 哈代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 。他
他那些悲剧性的杰作不是悲观主义的叹息 ,而是博 的创作总趋势是从一个消极逃避现实的田园诗人发
爱主义者的呐喊和对爱的召唤。 展为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者。但由于他远离时
但是 ,哈代的人民性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哈 代的斗争 ,并受到叔本华哲学思想的一定影响 ,他不
代的目光是有局限的 ,他戴着宗法制的有色眼镜去 能深刻地了解人们苦难产生的社会根源 ,也看不到
观察他周围的社会 ,因此 ,他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英国 社会的出路 ,因而宿命论悲观思想比较浓厚 ,但我们
农村的命运和农业工人的状况上 ,他把大不列颠向 可以说 ,尽管哈代对现实抱着悲观甚至以悲观主义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过渡时期英国农村小资产阶 态度进行创作 ,他的现实主义原则却不但贯彻始终 ,
级宗法基础彻底崩溃的过程作为基本的、主要的社 而且始终具有深厚的人民性 。正是由于这一点 ,决
会冲突来分析 ,因而极大地缩小了客观反映当代主 定了哈代和他的全部作品长青不老 ,具有永久性的
要社会问题的范围 。例如 ,现实主义者哈代忽视了 史学意义。
时代的主要问题 ———无产阶级的地位及其作为领导
[参考文献]
英国各阶层劳动人民解放斗争的力量的历史使命
问题。 [1]陈焘宇. 哈代创 作论集 [M ]. 北 京 : 中 国社会科 学出版
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作家立场的矛盾。他不能辩 社 , 1992.
[2]吴笛. 哈代新论 [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09.
证地理解 、看待和评价他那时代社会发展的复杂过
[3]张 世 君. 外 国 文 学 史 [ M ]. 武 汉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程。在他的作品中 ,一方面与年俱增地用尖锐的讽 社 , 2007.
刺笔调描写资产阶级的道德 、科学 、法律和政治 ,一 [4]托马斯 ・哈代. 苔丝 [M]. 北京 :燕山出版社 , 2005.
方面又追求正在自消自灭的宗法理想 ,力图保卫在 [5]托马斯 ・哈代. 还乡 [M].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 2006.
历史上注定要灭亡的英国农村生活的基础。 [6]托马斯 ・哈代. 无 名的裘德 [M ]. 上海 : 上海译 文出版
社 , 2007.
然而这正是哈代作品的人民性所在。在当时英
[7]托马斯 ・哈代. 卡斯特桥市长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
国城市和乡村的混乱中 ,哈代的作品反映了乡村混
社 , 2005.
乱与悲惨的普遍性。但我们不可能苛求他去迅速地
80
谈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