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是由【百里登峰】上传分享,文档一共【7】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教学目标
了解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 了解呼吸衰竭的分类 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熟悉呼吸
衰竭的诊断及治疗要点 掌握呼吸衰竭氧疗原则 掌握呼吸衰竭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
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
息状态下亦不能 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
一系列病 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症状的综合症
动脉血气分析
条件: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
动脉血氧分压(PaO2)v 8kPa(60mmHg)
)
伴或不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 > (50mmHg )
病因 气道阻塞性病变:如慢阻肺、重症哮喘 肺组织病变:严重肺结核、肺水肿等 肺
血管病:肺疾 栓塞等 胸廓与胸膜病变:胸外伤、胸廓畸形 神经肌肉病变:脑血管意外、
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肺通气不足 : 阻塞和限制性通气障碍均可使有效通气量降低
弥散障碍 :与肺泡面积、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压力差、气体的弥散力等有关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正常二 , > 即无效腔通气;< 即生理性动静脉分流 缺
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大脑皮层对缺氧最为敏感,中断氧气供应 20 秒 ——全身抽搐、深
昏迷 轻度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向 力障碍 中、重度 —— 烦躁不安、神志
恍惚、谵妄、昏迷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呼吸系统影响
缺 O2――通过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
CO2――对呼吸中枢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当 CO2 浓度<9 %时,通气增加;当> 9 %时, 呼
吸中枢由兴奋转为抑制,肺通气量下降,呼吸只能靠缺 02 的刺激来维持呼吸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心血管系统影响
缺 02――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心率失常,严重 时可
致心室颤动或心跳骤停
CO2 升高一一心率及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缺 O2 和 CC2 潴留都会使肺动脉小血管收缩而增加肺循环压力,使右心负荷加重 缺氧与二
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酸碱平衡的影响
严重缺 O2 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而主要依靠无氧代谢,其产物一一丙酮、乳酸等大大 增
加,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有机磷不能组成 ATP 而造成堆积,也加重了代酸 破坏了细胞离子泵和细胞离子交换功
能,加剧了电解质和酸碱失衡 缺氧与二氧化碳潴留对机体影响
PaCQ 升高——呼吸性酸中毒
慢性呼衰的患者,由于其肾脏的调节,尽管 PaCQ 很高,但 PH 值仍接近正常 急性呼
衰或慢性呼衰失代偿期, 则由于肾脏血管痉挛 ——肾血流家减少 ——尿量 减少——
改善通气 治疗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防治多器官功能受损 治疗原发病,消除诱因 预
防和治疗并发症 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异物: 补充水分、有效咳
嗽、排痰、胸部物理治疗 缓解支气管痉挛 : 解痉剂+祛痰剂,必要时使用糖皮质激素 建
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或切开 治疗-正确合理氧疗
氧疗的直接作用是提高 PaO2,改善组织缺氧,从而维持脑、心、肾等重要
脏器的功能, 同时,减轻呼吸肌因代偿缺氧过度工作的负担。 心脏负担也将减轻, 这
是因缺氧致心动过速和肺动高脉 压可获减缓之故
氧疗原则
I 型呼衰:高流量吸氧(> 35%)
时间不宜过长
II 型呼衰: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
(< 35%)
鼻导管吸入氧浓度与流量关系
实际吸入氧浓度%= 21 + 4 X 氧流量
(适用于 5L/min 以内计算)
例如:氧浓度为 3 /min,即吸入气含氧 浓度为 21 + 4 X 3 = 33 %
常用的氧疗方法
1 、鼻导管或鼻塞
( 1 )单侧鼻导管
(2)双侧鼻插管
2、简易面罩
3、 气管造口罩
4、 附储袋面罩
常用的氧疗装置
有储气袋面罩 重复与非重复呼吸面罩
重复与非重复呼吸面罩区分
部分重复呼吸面罩 非重复呼吸面罩
面罩与储气袋 面罩与储气袋
相通 接单向阀
降低吸入氧浓度 提高吸入氧浓度
影响氧疗效果的常见因素
呼吸因素:肺的因素;呼吸中枢因素 循环功能:循环功能障碍时,组织细胞获得氧的
能力明显下降 血红蛋白含量和性质: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和变性时,氧疗无法纠正
氧运输障 碍引起的缺氧 解剖分流:心血管畸形造成的解剖学分流导致的缺氧无法被氧
疗纠正 治疗-增加肺通气量
呼吸兴奋剂:可拉明、洛贝林
通过刺激呼吸中枢或外周化学感受器, 增加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从而改善肺的通
气,前提是要保持的呼吸道通畅
机械通气:
不能有效改善缺 02 和 CO2 潴留时,需考虑进行人工通气
机械人工通气
无创通气
经口气管插管
经鼻气管插管
气管切开
治疗-抗感染
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院内感染、院外感染
经验性治疗:针对性治疗
最佳方案:培养+药敏
治疗-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急性呼衰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及时纠正
慢性呼衰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改善通气
严密观察水电解质平衡情况
治疗-病因及对症治疗
肺部严重感染 —— 积极抗感染
羊水栓塞或死胎 —— 及早溶栓和手术
重症肌无力危象 —— 应用胆碱酯酶拮抗剂
肺水肿、心衰 ——应用利尿剂
营养支持
急性呼衰 ——高代谢,而慢性呼衰则为消耗性疾病
呼衰营养不良主要表现: 1、食欲下降; 2、胃肠功能紊乱; 3、餐中呼吸困难;
4、 体重下降; 5、呼吸肌疲劳、萎缩,影响撤机 预防
原发病的防治
加强锻炼
预防和控制感染
呼吸衰竭的护理
呼吸监护
氧疗护理
人工通气护理
心理护理
营养支持
生活护理
舒适安静的环境 适宜的温、湿度 先进的仪器设备 技术全面的医护组 呼吸监护
1、保持呼吸道通畅
2、合理氧疗
3、应用呼吸兴奋剂的观察
4、呼吸机的使用
5、严密观察病情
严密观察病情
神志、瞳孔
血压、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咖啡色胃液、柏油样大便
水肿、尿量
心功能监测
持续心电图监护 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有无心律失常发生 持续中心静脉
压监测
CVP<(6cmH2O 表示血容量不足,可适当加快输液速度 ,CVP>
(15cmH2O 提示循环负荷已近饱和,应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应用呼吸中枢兴奋剂的
观察
应用兴奋剂的先决条件是气道必须通畅,否则肺泡通气量得不到增加,反而增加 呼吸
功及耗氧量
静脉滴注可拉明等呼吸兴奋剂时,要注意滴注速度,不可过快,如患者出现心率 加
快、恶心、呕吐、抽搐,应立即减量或停药
无创性通气
无创通气作为呼吸衰竭的患者机械通气至完全自主呼吸之间的过渡措施,常用于间 歇正
压通气脱机和拔管以后
1. 遵医嘱执行,在饭后 2 小时以上进行
2. 选择 BIPAP 呼吸机,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3. 选择面罩(清醒合作时可用鼻罩 )合; 适型号,头带固定,垫圈充气至没有漏气 鼻樑上
垫凡士林纱
护理要点
4. 建立系统,检测功能,调节参数
5.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呼吸机性能
6. 持续气道湿化,及时清除气道内分泌物
有创机械通气护理
人工气道的固定
气道湿化
气囊管理
气道分泌物的松动
吸痰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给氧
体位、休息与活动
促进有效通气
用药护理
心理支持
病情观察
抢救配合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清理呼吸道无效
合适的温度(18 — 20C)湿度(50% — 60%),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清新 予以高蛋
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病情观察:咳嗽、咳痰情况,详细
记录痰液的色、质、量,正确收集痰标本及时 送检
主要护理措施
促进有效排痰
如雾化吸入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胸部扣击
体位引流
机械吸痰
用药护理
其他护理诊断及措施
焦虑——做好安慰和解释工作 自理缺陷——协助生活护理 营养失调——做好胃肠内外
的营养护理 睡眠剥夺——创造良好睡眠环境,帮助睡眠 语言沟通障碍——教会病人沟
通的技巧 有受伤的危险——加强观察,适当约束 潜在并发症——预防和及时发现、处
理
健康指导
疾病知识指导:疾病发生的病因、诱因及转归 呼吸锻炼指导:缩唇呼吸、有效咳嗽、
排痰 用氧、用药指导:用法、剂量、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呼吸功能锻炼 健康指导
活动与休息:合理的休息与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增强体质、避免诱因:进行耐寒及呼
吸功能锻炼,避免疲劳、加强营养 呼吸衰竭征象及处理:若有气急、发绀加重,及时
就诊
课堂小结 呼吸衰竭的病因、诱因 呼吸衰竭的分类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呼吸衰竭诊断及
治疗要点 呼吸衰竭氧疗原则 呼吸衰竭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呼吸衰竭护理新进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