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河南城建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真理和价值。
教学难点:
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自由和必然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第三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
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1、主客体的含义
认识
主体
中介
客体
具备一定认识能力
并从事一定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主客体相互连接、
相互作用的媒介
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
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认识主体
认识客体
谁认识?
认识什么?
认识中介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体
客体
实践关系
认识关系
审美关系
价值关系
认识被认识
改造被改造
体验美
感知美
创造美
有用性
效益性
基本的
首要的
决定
能动的
反作用
主客体之间的认识、改造、价值、审美关系
3、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一方面,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另一方面,认识特别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对实践也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理论的作用则恰好相反。
马克思主义哲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