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我国能源需求影响因素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一、背景
早在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_2020)》(草案)中便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制定并实施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解决好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进程”。随着时代潮流的推进,我们看到了一个日益强大起来的中国,屹立于世界之巅。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我国能源工业的支撑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能源工业便得到了迅速地发展,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高效快速发展。我们应该时刻把能源问题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恰当合理地处理好能源的各方面发展问题。但是,现如今,在能源方面,我们遭受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最首要的便是“能源短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能源的供需日益不平衡。由于大部分诸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短期内,其供给很难发生改变,而人们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地扩张着,因此,从供不应求的范畴考虑,我们应该从其需求方面入手来考察问题,着重研究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从中找寻日后能源工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二、确定模型所包含的变量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影响需求的因素主要有:商品本身的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家庭收入、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消费者偏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的消费政策等等。针对相关商品的价格,我们把它假定在只存在于能源内部各产品之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期及消费者偏好、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政府消费政策等因素,因数据难找抑或是其他复杂原因,且它们均不是影响能源需求量的特别显著的因素,所以,将它们都归入随机干扰中。
我们都知道,影响人们购买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产品的价格,因此,在考察能源需求影响因素时,能源价格这一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而从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各种能源产品的出厂价格指数,它可以作为产品价格代替的衡量因素。于是,能源产品出厂价格指数就成为我选取的研究对象的第一个解释变量。
其次,居民收入是影响能源需求量的又一重要因素。因为,当个人或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时,其购买力上升,对能源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当个人或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下降时,由于有些能源属于非必要消费,因此他们会减少这一方面的支出。所以,我选择统计年鉴中的城镇居民家庭可
支配收入作为考察能源需求量的第二个解释变量。(这里为了稍微简化问题,由于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占居民收入的绝大部分,因而,暂时不把农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考察入内,以城镇的为主)
再次,需求很大程度上要受到供给能力的限制,否则,哪怕需求再旺盛,供给不足依旧会使得这样旺盛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要将能源供给量考察入内。从实际看来,国内能源的生产总量占据了能源供给量的绝大部分,故此处用国内能源生产总量来代表能源供给量,作为考察能源需求的另一解释变量。
作为影响需求的又一要素——工业总产值也是不可被忽略的。另外,本来还需要引入技术因素,因为在能源供给和需求的环节中,技术的应用对能源的使用效率有着莫大的影响,继而影响了能源的需求。但由于所要选取的衡量技术投入量和技术水平高低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之前好多年的数据无法查到,且该数据之间的差距不是很大,暂把它归入随机干扰项中。
三、数据定义及来源
:
①——Y:能源需求总量:是指一次性能源消费总量,由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四项组成。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7-2
②——X1:能源价格:用能源产品出厂价格指数来衡量(通过煤炭、石油、电力工业出厂价格指数的加权来计算)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9-11、7-1
③——X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10-2
④——X3:能源供给总量:这里给定国内能源生产总量来代替。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 7-1
⑤——X4:工业总产值
数据来源:《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4
⑥——随机误差项
按照前文所述的方法将数据进行调整、计算,而汇编整合出最终确定的数据,即如下表:
y
x1
x2
x3
x4
年份
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能源产品出厂价格指数
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能源生产
总量
工业总产值
1978
57144
100
62770
1607
1979
58588
387
64562
1980
60275
63735
1981
59447
63227
2
计量经济学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