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劳动化思想发展论文
【正文】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是硬道理;胡锦涛同志说,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并且强调指出,发展应当是科学的发展,为此党中央郑重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社会劳动科学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类劳动从一开始起就是社会性的,人只有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劳动。但是,社会劳动的科学化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马克思在150年前阐明了这个理想。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这部篇幅宏大的手稿中说:“社会物质生产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能获得创造的特征,并成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1)劳动具有社会性;(2)劳动具有科学性,同时又是一般的劳动,是这样的人的紧张活动,这种人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个主体,这种主体……是作为支配自然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并说:劳动本身“向科学过程的转化,也就是向驱使自然力为自己服务并使它为人类的需要服务的过程的转化”。“节约劳动时间可以看作生产固定资本,这种固定资本就是人本身”。马克思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劳动的科学化与人的主体化的密切关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生产的主体,因而(2)创造性的劳动同时是人自我实现的手段,因而(3)社会劳动的科学化,实质就是在具体劳动过程中确立起人的主体地位,(4)科学劳动具有价值的目的——生成全面自由发展的人。今天,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很有帮助的。
150年前马克思提出的社会劳动科学化,在当时还只是一种科学预见和理想
150年前马克思所提出的社会劳动科学化,在当时还只是一种理想,但却是一种科学预见。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劳动的科学化,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并成为个人自我实现的手段。但是,这种科学化的劳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劳动必须具有社会性和劳动必须具有科学性。在这种劳动中人必须主体化。人是劳动生产、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但在当时资本主义的劳动异化的现实情况下,人这个主体并没有真正地主体化,也就是说并没有在真实的意义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人只有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地训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作为主体支配自然力出
科学发展观劳动化思想发展论文 (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