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语录三则
知识梳理
一、作者及相关知识梳理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陬(zōu)邑人(今山东曲阜(fù),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孔子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自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孔子
他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先河,有教无类,循循善诱。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从事《诗》《书》《礼》《易》等古籍的整理工作。近世学者经考证认为,《春秋》是鲁国史,可能曾经孔子修订。
相关资料: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谈行事的著作,共二十篇。采用语录体,以记言为主。
四书:南宋时,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山东邹城)。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主要代表之一。
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著有《孟子》。
《孟子》是记录孟子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著作。儒家经典之一,发展了《论语》的语录体。
二、字音、词意梳理
读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疏食:粗糙的饭食。
水:古代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手臂,胳膊。
于:对,对于。
gōng
肱
读音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夺去,丧失。
匹夫:古代指平民中的男子,泛指平民百姓。
《孔孟语录三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