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主要内容提要
◆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用地及其适用性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和用地构成
◆不同用途的城市用地
一、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系统构成
█系统:有若干子系统或部分、要素为了一定目标而构成的有机整体;系
统整体的性质、功能和特征存在于各要素的相互联系与作用中,
不是他们的简单叠加。
█城市系统:主要由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空间系统、生态系统和基
础设施系统构成;具有特性:整体性、层次结构性、动态
性、开放性
█城市系统分析的主要目的:把握城市的功能和内部结构及各部分关系
城市社会系统的构成
政治系统——城市政治团体或者城市社会阶层(市民之间的政治关系)
人口系统——人口分类学;文化背景、收入阶层、民族与种族、性别、总价信仰、教育水平,年龄组等
文化系统——教育科研、文化传媒、咨询服务、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展览、体育卫生等
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产业系统构成
按第一、二、三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系统:城市郊区的农、林、牧、副、渔业;一产依赖
程度与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第二产业系统:制造业和加工制造业;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
第三产业系统:服务产业;二产主导还是三产主导,应具体分析;
按城市产业地位划分
主导产业;
配套产业;
一般服务性产业
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空间系统构成
概念:城市范围内社会、生态及基础社会设施各大系统的空间投影及空间关系的综合;
城市构成要素的选址——人、物、资金、能源、信息在空间网络中流动时间和成本是选择的决定因素
空间集聚程度
空间形态——城市总体布局和分布密度的综合反映,表现为城市平面和高度的三维形态
城市的系统构成
城市用地
城市用地的概念:具体确定城市用地的规模与范围;划分土地的用途、功能组合及利用强度;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效用(联合国人均标准:)
城市用地的属性:自然属性(不可移动、不可再生、耐久性);社会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
城市用地的价值: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城市用地的区划:行政区划、用途区划、房地产权属区划、地价区划
城市用地的归属与管理:归属: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可分离;管理:专门的土地管理机构
二、城市用地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与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条件关系到城市职能的发挥;关系到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到城市工程的建设经济
城市的自然环境问题:
城市自然地形和地表构造、植被和水文环境、遭到破坏
城市热岛
城市地面下沉
水质污染
城市用地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自然环境条件分析
城市与自然环境关系图(p64图4-2-4、4-2-5)
地质条件
建筑地基(p65表4-2-1,图 4-2-6):土质;地质资料(溶洞和地下开采)
滑坡和崩塌
冲沟
地震:基本烈度、设防烈度(P68图 11、 P69表2)7度以上,9度以下;次生灾害;
城市用地及适用性评价
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条件(图4-2-12、13、14)江河湖波等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等。城市防洪标准。
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文及动态等条件。(图4-2-15);地下水“漏斗”
城市用地及适用性评价
城市构成与用地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