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培养方案
2014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汇编
环境学院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Natural Resources
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满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具有
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专业人才。能够在国家和地方环境管理部门、科研
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研究、教学、技术、咨询工作,或者继续攻读相关
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
和基本知识;掌握环境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应
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研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
和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总学分 170 学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一)基础技能 38 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
16 学分
18 学分
4 学分
(二)通识教育 25 学分,其中必修 17 学分,选修 8 学分
全校共同课:
14 学分,必修
1 学分,必修
、人文与方法 4 学分,选修
2 学分,选修
2 学分,选修
课程外学习:
2 学分,必修
、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
(三)专业教育 83 学分
:共 10 门,必修 26 分
:共 16 门,必修 39 学分
:18 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 10 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 8 学分
335
(四)素质拓展 10 学分,其中必修 8 学分,选修 2 学分
1. 体育 4 学分,必修
2. 心理健康教育 1 学分,必修
3. 国防教育 2 学分,必修
4. 职业生涯规划 1 学分,必修
5. 公共艺术教育 2 学分,选修
(五)实践教育 12 学分
2 学分
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完成不少于 5000 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
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 学分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我校实践教育教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志愿服务活动等,成绩认定为合格和不合格。
2 学分
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和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学生展开本专业初步的文献综述研究、实验
研究等。为毕业论文做准备。最后提交一份研究报告。
2 学分
第四学年组织学生开展专业实习并撰写一篇专业实习报告(3000-5000 字),计 2 学
分,实习周数应不少于 4 周。
4 学分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不少于 10000 字) , 计 4 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从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实验研究、撰写毕业论文、
论文答辩五大培养环节入手,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要求所有本科毕业生均须参加
毕业论文答辩。
(六)发展指导 2 学分
发展指导培养环节既有课程学习也有课程外学习,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修。课程学习
包括基础技能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研究生预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其
他兴趣课程等类别,具体课程可参见《课程资源总汇》及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
修表。学生必选课程 2 学分,多修的发展指导课程(非本学科专业)学分可计入“跨学科
专业选修课程群”学分。课程外学习包括各类讲座、助教实践、就业实习、创业训练、国
际交流等,不计学分。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
分别为 19 周,包括课堂教学 17 周,考试 2 周。国际小学期 4 周。
学程规划方面,本专业必修 140 学分,选修 30 学分。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8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32 学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21 学分,春季学期必修 23 学分;
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 14 学分,春
2014级本科生培养方案-环境学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