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主备教师
赵海龙
第1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一)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重点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讨论种子发芽的条件:
1、谈话导入: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同学们谈一谈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后,谈自己的观点,教师摘要板书。(预设: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师:大家谈了自己看法,我们通过实验来加以验证。
二、设计种子发芽实验:
1、师:该怎样用实验来证实呢?大家说说要注重什么?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
4、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重什么?
三、阅读书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提示:选大小差不多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盒子里,每盒放入2-3颗绿豆,并垫纸巾。
2教师分发记录表,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实验报告。
3将对同学完成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学生认真完成种子发芽实验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主备教师
赵海龙
第2课时
种子发芽实验(二)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和相宜的温度。
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相宜的温度
教学难点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分组汇报实验中的发现:
预设:1、(我们的种子都发芽了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准备填实验记录)。
2、我们的种子为什么沒发芽?(找岀原因填在实验报告里)
二、整理分析实验信息:
1、组长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填好表后,由组长负责收集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信息分类。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预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每组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向同学汇报,认真听取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2、和其他的小组交流,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猜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五阅读并记录、
1: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1、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2、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称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3、是充足的氧气。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生物与环境
主备教师
赵海龙
第3课时
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五年级科学上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