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道德修养漫谈
主讲
贵州大学教授、贵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王晓卫
一、《大学》论道德修养
《大学》出自《礼记》。
宋代程颢、程颐兄弟
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中庸》
相配合。朱熹撰
《四书章句集注》。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二、《中庸》论道德修养
《中庸》节选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论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论语》: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三十而立。《论语》:不知礼无以立。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侍坐章(论语·先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或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后略)
四、《孟子》论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漫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