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概况
1
汇报框架
国家政策背景
2
海绵城市试点
3
Report Framework
行业热点——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概况
海绵城市
通过屋顶绿化、雨水收集利用设施等措施,让城市像“海绵”一样,能够吸收和释放雨水,弹性地适应环境变化,应对自然灾害,做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同时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海绵城市概况
减少地面排水与外排径流,降低区域的防洪和排水压力
实现本区域内的水资源持续利用
缓解本区域内防洪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促进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概况
渗—强化城市渗水能力
滞—强化城市雨水滞留能力
蓄—增强城市蓄水能力
净—净化城市水资源
用—污水循环再利用
排—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工程技术措施
国家政策背景
2015年10月9日
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计划3年内投资865亿元,建设面积450多平方公里,在此基础上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2015年4月2日
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选择16个城市今年开展了试点。包括迁安、白城、镇江、嘉兴、池州、厦门、萍乡、济南、鹤壁、武汉、常德、南宁、重庆、遂宁、贵安新区和西咸新区。
2014年10月
住建部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15年9月29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2013年12月
“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
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的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
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
1
3
2
国家政策背景
——提出总体要求。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要达到目标要求。
——加强规划引领。提出将雨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城市规划刚性控制指标,建立区域雨水排放管理制度,并在规划许可等环节严格把关。
——统筹有序建设。明确了通过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求在城市新区建设中全面推进,老城区结合棚户区和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更新等,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治理为突破口,整体推进。
——完善支持政策。创新建设运营机制,大力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央财政积极引导,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将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列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支持企业发行债券等用于海绵城市建设。
——抓好组织实施。明确了城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中的职责。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5方面要求:
国家政策背景
01
02
03
南京
厦门
重庆
海绵试点城市
试点城市—南京
江苏省住建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从而成为全国首个发文推进“海绵城市”的省份。
南京
天保街
大校机场片区
江北新区
海绵城市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