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清水,两岸锦绣”临汾城市新坐标
进入6月,临汾显出了盆地鲜明的特征,骄阳似火,温度骤升,临汾人参与保护母亲河的行动空前高涨。
在每一个凉爽的清晨,“花果城”的市民领略着大自然带来的热情,享受着久违的悠闲惬意的生活,结伴到汾河岸畔踏青成为节假日的首选,晨练的人群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
记者走在临汾汾河大桥上,感受着这座城市的活力脉动,看到两岸的绿化工程已见成效,桥下静静流淌的汾河水,衬托着远处的高楼大厦,葱绿的草地令人心旷神怡。沿岸种植的山桃、山杏花、石榴、连翘等植物交相辉映。看着嬉戏玩耍的孩子,来此游玩的刘霞女士手指远方动情地说:“这就是临汾滨河生态公园,是我们的‘临汾客厅、城市绿肺’”。
伴随着汾河临汾城区段工程进度的相继展开,“一川清水,两岸锦绣”的美丽景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荒凉的汾河滩,已成了临汾城市的新坐标。
城市格局发生巨变
汾河,是临汾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临汾古老的历史文化,见证了历史变迁,记载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印迹,为临汾人民留下了宝贵的丁村文化、尧文化等精神财富。
,流经霍州、洪洞、尧都、襄汾、曲沃、侯马6个县市区,沿河两岸人口最为密集,占临汾总人口的60%,经济总量占70%,是生产力最为发达的区域。
然而,近些年来,由于超强度的煤炭开采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临汾地区生态问题突出,汾河水量锐减,水质下降,污染严重,成为“雨季过洪水、旱季没流水、平时是污水”的病态河流,“母亲河”一度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严重的制约因素,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管理水平低下,也是制约临汾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曾经,汾河沿岸有956家企业,其中包括77家造纸厂、402家焦化洗煤厂、243家选矿厂……它们每年向汾河排放工业废水6100万吨。此外,沿岸的城市每年还要排入3000万吨生活污水。曾几何时,汾河成为藏污纳垢之地。汾河由于负担重,部分河段甚至已经丧失农灌的功能,更别说饮用了。
在临汾人的心里,汾河虽然养育了他们,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汾河虽流经此地,却是山西的河流,管理体制也制约了汾河的治理。
经过近10年的努力,通过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根治汾河,关停搬迁沿岸污染企业,加大地下水超采区关井限采力度,汾河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观。这些工程和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汾河防洪能力,初步改善了汾河干流两岸生态植被,使干流河道水生态状况有所改观,汾河干流沿线的环境压力大大减轻。
今年,临汾启动“环境质量提升年”活动,以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突破口,大力加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和水平。
改变现状,迫在眉睫,临汾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痛下决心。“治理汾河”就是改变临汾的现在和未来,这是临汾420万人的共同心声。
这符合中央城镇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和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要求,也符合临汾城市向西扩张的总体规划。
改造老城成本高、难度大,拓展新区,改变城市格局、自然中心转移就势在必行,这一直以来就是临汾决策者关注的民心大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临汾老城区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党政机关市直各部门、学校、商场、超市等都聚集在此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区的人口密度大,从交通就能深刻地感觉到:车辆拥堵现象严重,尤其是遇到高峰期,上班、上学迟到更是家常便饭。在节假日,万家福超市、世纪百悦、百汇等商业场所,在中小学生上下学时间,临汾市三中、临汾一中、平阳中学、解放路小学等学校围堵得水泄不通;各大酒店、宾馆等停车场天天爆满。五一路、贡院街、解放路等交通拥挤,道路上两车剐蹭也时有发生,自行车、行人无法正常通行。公务员王丽说:“为了赶时间就得提前一个小时出门,就这样也无法保证按时到达。
不过,记者了解到,这种状况明年就会有所缓解,汾河岸畔基础设施正在完善中。
采访中得知,焕然一新的迎春大街全面竣工通车,滨河西路的新医院全面开工,新高中加紧建设,尧都区临汾二中新校区建设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此外,按照规划,神州装饰城、品牌汽车4S店、家具城、花卉市场也纷纷在南外环落户。市区内有15%左右的人在向市郊和新区迁移,到明年以后市区内的压力将会逐年减轻。
“相信不久的将来,新临汾就会以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一项重点工程的负责人李军告诉记者。
“治理汾河、改善汾河环境、保护汾河生态”是临汾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所有人期盼已久的民生工程,临汾市汾河城区段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自去年5月开工以来,各部门分工协作,短短一年的时间,已完成河道治理水利工程和部分绿化、景观工程,到年底将实现万亩汾河生态公园向市民开放。
据记者了解,其实,早在2008年7月,临汾市就已着手组织规划设计,聘请国内知名的景观规划设计单
“一川清水,两岸锦绣” 临汾城市新坐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