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GDP”在各地
北京:首次公布“绿色GDP”核算成果
2007年2月13北京市环保局、统计局向公众首次发布北京“绿色GDP”核算成果,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成本比重和GDP扣减比例都低于全,在全国排名靠前。
这也是北京作为全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污染损失评估调查试点工作的省份,首次由环保和统计部门联合公布核算结果。
据介绍,2004年,,对当年GDP()%;,%,%%。
通俗地说,虚拟治理成本就是指所有企业排放的没有治理的污染,假设把它治理了,需要花的钱数。2004年,北京市大气、水、,,%。虽然对GDP的扣减指数已经低于全,但北京市的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还有较大欠账。
数据还显示,2004年,,%,,%。这表明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治理中,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最大,缺口也最大。
1998年至今,北京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已达1192亿元
深圳:亮相国内首个绿色GDP
从2005年上半年开始,深圳市统计局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开展了大量的调研工作,在广泛吸取了各方意见后,对新的GDP核算制度进行了精心设计,并于2005年9月初获得了国家统计局专家的论证认可。2006年5月,经广东省统计局批准制发,成为法定报表,和现行统计核算制度“两套并行”。
“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由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提出并推动建立。“效益深圳”统计指标体系是对现行统计报表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效益深圳”指标体系与传统以
GDP数据为核心的统计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其强化了民生色彩,它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等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设立了总共21个考核指标,最后以综合指数来评价“效益深圳”运行质量。有关专家表示,“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个具备可考核性的全面系统的绿色GDP指标体系。”
“效益深圳”实行,标志着深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初见成效,“效益”取代“速度”也标志着全国第一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效益的统计数据在深圳正式诞生。深圳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的发展’方面都稳步提高。
有关专家评价说,以单位产出取代经济总量,以效益上升取代GDP增长,以无形资源取代有形资源,“效益深圳”指标体系的正式出台,使“快、好、省”的“效益深圳”模式有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标志着深圳正式告别“唯GDP论”。
据了解,2006上半年深圳市实现生产总值2561亿元,%。而同期,广东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意味着,自建立深圳经济特区以来,深圳市GDP增速首次低于广东均速。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深圳调整了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将“速度深圳”转变为“效益深圳”,虽然GDP增速下降
“绿色GDP”在各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