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改善了全球发展环境
2010年9月,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峰会在纽约召开,其主要议题是审议千年发展目标和其他国际发展目标的落实情况,并推动目标早日实现。作为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解决发展问题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于全球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最大意义在于改善了全球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和思想环境。
一、中国的发展使全球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政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冷战结束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多极化明显加快,国际关系民主化成为潮流;但另一方面,国际政治中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胡萝卜加大棒”仍是一些西方强、影响发展的根源性因素。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西实力对比差距缩小,中共处、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开放的对外交往方式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与西方“教师爷式的蛮横”形成鲜明对比。为应对中国挑战、维护霸主地位,西方被迫修正其处世方式。最明显的,就是奥巴马政府一改小布什时期的“牛仔风格”,主张“对话合作”,大讲“同舟共济”,甚至向伊斯兰世界喊出“不同宗教相互尊重”、“各国有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这些明显“借用中国理念”的话语。难怪美国《新闻周刊》感叹,“虽然美国仍拥有无可超越的实力,但正由于中国的崛起,迫使美国不得不改变单边主义的行为方式,不得不巧妙地使用文化、军事、科技、经济这些牌与世界打交道――此前美国政府只习惯于动用其中的一两张牌”。以美国对外战略调整为标志,全球格局进入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时期,全球普遍发展、共同繁荣的政治环境明显改善。
西方强国改变了行为方式,但千方百计维系其霸权地位的战略目标并未改变,美欧仍在利用其强大的设置国际政治议程的能力,左右台,每个平台都有一系列的议程清单。但解决哪个问题、不解决哪个问题,先解决哪个问题、后解决哪个问题,意义相差甚远。G20匹兹堡峰会上,美衡的老调,将其列为重要议题,并以峰会宣言的形式通过了《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框架》。美衡增长”实际是想推卸危机的责任;强调“强劲增长”实际是想转嫁调整的成本;而强调“可持续”,根本用意是要保持其经济霸主地位的可持续。其实,国际收支失衡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全部,也不是最严重的,更突出的是南北发展严重不平衡。根据世界银行年度报告,
2008年仍然有10亿人(占世界人口的15%)每天的收入低于1美元,25亿人每天的收入不到2美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低收入国家贫困化问题更为严重,到2015年将贫困人口减少一半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面临流产。粮价持续上涨使7年减贫的成果丧失殆尽,。全球经济的增长并未使南北差距缩小,而是逆向扩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并没有随着西方调子起舞。中国领导人站在世界利益的高度提出自己的主张:比平衡增长更重要的是共同发展。早在G20华盛顿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就指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低收入国家是受危机影响最严重的,国际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匹兹堡、多伦多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再次强调:“只有广大发展中国家有效实现发展,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才会坚实,世界经济增长才能持久。”由于中国的坚持和努力,发展问题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份量明显加重。在中国的大力推动下,今年
11月召开的G20首尔峰会首次发展问题作为单独议题,并将专门设立发展中国家议程工作小组。
二、中发展环境与自由贸易理念
公正、公平、开放、有序的经济环境,是世界经济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弥补经济劣势、实现追赶战略的基础。然而,在现实国际社会中,处于全球产业链顶端、拥有贸易强势的发达国家常常为维护自身利益,利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规则优势,对别国施行反倾销调查,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破坏世界经济健康运作的环境。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带头搞贸易保护主义,致使贸易保护在全球范围不断加剧。2009年初,美国国会众议院表决通过的新经济刺激方案中规定,但凡政府经济刺激方案下属工程,建筑所用钢铁必须为日高呼“市场开放”的美国,率先筑起了贸易壁垒。据独立检测机构“全球贸易警报”发布的报告,自2008年11月G20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仅
G20成员就实施了121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另外还有134项在酝酿过程中,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关税、补贴出口、限制移民及其他特别救济措施等。根据报告,全球90%的货物贸易不同程度地受到保护主义的限制。贸易保
中国崛起改善了全球发展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