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会议系统简介.doc


文档分类:通信/电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视频会议系统简介
一、视频会议的发展历程
1964年,纽约世界博览会,视频会议隆重登场,但是由于效果不佳,没有人认为它有一天可以取代已经使用了快一个世纪的电话。直到1970年,AT&T才推出了视频电话的服务,但是由于图像难于辨认,购买和使用费用高,并不为大众看好。随后,Ericsson展示了横跨大西洋基于LME的视频电话,一些公司开始注意到它的应用潜力和商业价值,愿意在技术和资金上做投入,视频会议开始了它的小规模发展。work Video Protocol (NVP)和1981年的Packet Video Protocol (PVP),共同促进了视频会议走向成熟,虽然实际的产品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应用也只限于少数公司的内部。
在此期间,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于1976年建设了东京和大阪之间的视频会议系统;IBM于1982年采用48Kbps的通道将日本公司连接到了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之中,用于每周与美国总部之间的商务会议。这两个事件极大的促进了视频会议在软件和技术上的发展。
90年代中期,视频会议正式进入中国,当时的邮电局采用CLI产品开始搭建基于专线网络(E1)的视频会议系统,并首先服务于国务院和各省级政府部门。2-3年后,各地方邮电局、拥有卫星、微波等线路资源的广电、铁路和电力等单位开始上马视频会议项目,走在了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办公的前列。 1996年11月,--- IP时代的来临。在同一年,Microsoft推出了
Netmeeting,这一采用PictureTel的LiveSharePlus技术的产品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并且应用效果良好,因为它很快便有了支持视频的版本。
随着国力的增强和通讯及时性的要求,国内视频会议紧跟国外的发展步伐,开始稳步发展。但是由于国内的互联网和企业网建设仍然落后美国一截,在2003年以前,,使用传输手段包括ISDN、卫星、DDN、Frame Relay、ATM等。同时由于传输网络的使用费用较高,而且信息化普及的程度不够高,导致视频会议行业发展缓慢。
随着网络普及化的发展,网络通信费用大幅下降。2000年以后,,,使得许多中小型企业、三级城市也具备了建设自己视频会议系统的能力。但是,普通大众对视频会议仍大多停留在概念阶段。2003年的非典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却创造了视频会议进入大众市场的机遇,成功将视频会议推入了大众的视线。据统计,非典期间已部署视频会议系统的单位,系统使用频率惊人。至此,国内视频会议发展热潮终于到来了。
2006年,视频会议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里程碑,高清视频会议走入了用户视线,各大厂商先后推出了自己的高清视频会议解决方案。2008年,奥运会正式采用高清信号进行直播,高清成为行业内最流行的名词。业内厂商纷纷瞄准商机,大打高清牌,高调宣扬高清时代的来临。
随这着科技的的不断进步,技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3G技术的推广发展,视频会议行业开始进入了多元化发展。3G牌照的发放使得智能和移动开始与高清同步而行。同时,IP化的视频会议开始高调发展。二、基本概念
“视频会议系统”有时也叫“视频会议”,又称

视频会议系统简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z_198614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