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新闻报道面的扩大看新闻改革
【摘要】2008年我国新闻报道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主要表现在新闻报道面的扩大以及信息量的大幅度提高。这种进步是法制的建立健全、新闻研究的深入和管理层观念的更新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2008年出现的这些新气象也许还属于“偶然现象”,但只要坚持不懈的地努力,就可以变成常规做法。
【关键词】新闻报道报道面新闻改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过新闻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新闻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2008年,我国新闻报道又出现了一些新气象,主要表现在报道面的扩大上,并由此促进了信息量的大幅度提高。
一、2008年新闻报道新气象
事例1:央视汶川地震灾害报道――全程直播不间断、负面消息不回避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中央电视台迅速启动重大事件报道的指挥调度机制。新闻频道在获得中国地震局的权威消息后,最先在15:00的整点新闻中以头条形式播出了地震的消息。
从5月12日22:00起,综合频道与新闻频道实现同步并机播出。除了大量的地图、动画、字幕、图表等,中央电视台还首次使用了立体的三维地图,直观地解释了救灾工作推进的难度。截至5月24日晚,经过十数天不间断直播,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报道直播节目总时长达1034小时,仅5月12日至21日,。
在所有报道中不乏有关地震的负面消息,诸如“四川卧龙失踪的大熊猫已被证实遇难”、“灾区水源细菌严重超标急需烧水设备”、“什邡储粮可能只够5天陇南急缺7万顶帐篷”等等。这些负面消息虽然只是很少一部分,但它们的出现已经说明了中国媒体对负面消息的一种不回避的态度。
回溯电视面对灾难的作为,抗震救灾的直播报道可以说是掀开了中国灾难报道史崭新的一页,它打破了常态惯性的操作模式,建立起一个完全开放式的信息集合平台,扩大了报道面,使得信息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事例2:中青报报道云南孟连事件――在报道警民冲突中批评政府滥用警力
《中国青年报》从2008年7月24目的《云南孟连警民冲突事件调查》开始,共有10余篇关于孟连警民冲突的报道及评论,不仅将这一事件的始末报道了出来,更是在评论中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尤其是在2008年9月16日发表的一篇署名评论《滥用警力对待群众岂能屡禁不止》中明确指出:“警察成了利益集团的‘家丁’,成了政府压制群众的私家‘卫队’。这样的事情我们见得多了。各地县、乡政府,只要他们感到事情有点难度,只要政府推行的工作可能受到群众的抵制,出动警察对付几乎是不需要思考的惯性选择。”与以往相比,《中国青年报》用了“滥用警力”这样立场鲜明、言辞尖锐的字眼来评论警民冲突,这在中国评论史上还属首次。
不管是警民冲突也好,还是官民冲突也罢,均被认为是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借口为了防止矛盾扩大化和矛盾被敌人利用,过去通常的做法是不报道或含糊其词。此次《中国青年报》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批评其“滥用警力”,并且将主要责任归于当地政府和警察,对于今后处理这类矛盾具有指导或启发意义。就新闻报道本身而言,也是一大进步。不仅报道面扩大了
,在舆论监督层面也深入了一步。
事例3:新京报《成思危:房价中30%成本属
从2008年新闻报道面的扩大看新闻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