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煤都”到“凉都”
煤都――凉都,其间的变化不仅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个定位、一种方向的改变。对一个象六盘水这样的资源型城市来讲,未雨绸缪,意义至关重大。
一个资源型城市的名称之变
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六盘水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无疑是让人艳慕的。
她是著名的“江南煤都”。目前,六盘水煤炭资源预测储量达569亿吨,已探明储量200亿吨,保有储量160亿吨,其中优质炼焦煤95亿吨,伴生的煤层气预测储量13000亿立方米。作为中国十大煤田之一,六盘水煤炭储量超过江南10省市区之和,是江南最大的煤炭基地。
与之相辅的是便捷的交通。六盘水市位于川、滇、黔、桂四省(区)结合部,,东西宽142公里,总面积9914平方公里。距昆明、南宁、贵阳、成都、重庆几大城市的中央均为350公里左右,六盘水是西南主要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经济衔接区域。这里铁路密集度超过全,在西南地区处于前列。内昆铁路达江入川,水柏铁路、南昆铁路南下入海,贵昆电气化复线铁路西连昆明,进而连接东南亚地区,东接株洲,进而连接华南、华东地区。境内的水柏铁路、贵昆铁路盘西支线、水黄高等级公路、黄胜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两水公路、盘兴公路、贵烟公路、杭州至瑞丽高速公路水城至盘县段(正在建设),盘(县)百(色)公路(正在建设)以及其他县乡公路,构成了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
六盘水的这些优势,早已为新中国的建设者所知。甚至连六盘水的建市,都是资源开发的需要。早在1964年,作为与攀枝花钢铁基地互为互补配套的建设工程的需要,东北、华北等老工业基地抽调的十万大军,就浩浩荡荡的奔赴乌蒙山区的崇山峻岭之中,在一片荒野上掀起了“三线建设”的高潮。1965年11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亲临视察,并题写了“关寨站”站名,可见当时这里的重要。经过短短几年时间的建设,这里先后建成了六枝矿区、水城矿区、水城钢铁厂、盘江矿区、盘西铁路支线、两水公路、贵烟公路,以及一大批重型机械、电力、化工、建材企业。
1970年,根据三线建设的需要,经党中央、国务院的批准,原本隶属于不同地区的六枝县、盘县、水城县组建为贵州省六盘水地区,接受国家煤炭部和贵州省的双重领导。1978年改设六盘水市,隶属于贵州省。现在的六盘水市,辖4个县、特区(区)98个乡镇办,总人口297万。
四十多年来,六盘水市一直是以煤炭为主要支柱。发展至今,煤炭等资源的产出占全市GDP的50%,资源方面的就业人数占整个社会就业人员的60%,煤炭产业水平高,技术高度集中,其优势及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大环境也给了六盘水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我国未来的能源需求是日渐增长的,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能源总消耗量每年增长约5%,为世界平均增长率的近3倍。目前的能源储量与未来发展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而这个缺口亦将越来越大。今年的电荒、煤荒、油荒一起来到,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按照测算,到2010年原煤缺口可能达到5亿吨,到2020年达到12亿吨。煤炭储量巨大的六盘水市在未来一二十年以煤兴市无疑将是大有作为的,“江南煤都”似乎大有打造的余地。
但出人意料的是,六盘水突然“换牌”了。我们到这座城市时,一个大规模的由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牵头的“凉都
?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刚刚落下帷幕,喧闹的痕
从“煤都”到“凉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