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武汉作为中部地区唯一的特大城市,在中部地区具有独特的、难以替代的地位和功能,具有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以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武汉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作用,探索形成中部地区以城市圈为依托的区域互动机制和整体发展格局,在中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中部地区及长江中游经济带的快速发展,促进中部崛起;有利于探索探索内生型和外向型相结合、以内生型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适应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道路。

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城市,周边一百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八个城市组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武汉城市圈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全国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和中部最大的航空口岸,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中部崛起战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符合国家区域发展定位和总体战略,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中部崛起。
1 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来看,有利于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中部地区是连接东部和西部的桥梁与纽带,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在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促进中部崛起,既可以为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腹地,又可以促进西部开发,呼应东部的津沪和西部的成渝改革试验区,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2 从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来看,有利于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区向内陆辐射的交汇点上形成强力支撑。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一般制造业加快向中国内陆转移,东部地区受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条件约束,相关产业开始向中西部地区大规模转移。中部地区特别是武汉城市圈在承接大规模产业梯度转移中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成为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最佳承接地。

3 从拓展发展空间来看,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形成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今后将有几亿人口进入城市,仅有东部三个大的城市群难以承载如此众多的人口总量,迫切需要在中部腹地尽快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带,为劳动力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湖北省是我国人口的密集区和农民工输出大省,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的条件相对较好。根据人口、资源、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减轻环境负担,有利于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符合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体现了鲜明的中部特色,有利于探索新型城市化的发展道路
1 武汉城市圈是推进内生型改革的理想区域,通过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有利于探索内生型和外向型相结合、以内生型为主的发展模式。我国的综合改革试验已取得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探索立足于对内搞活的、基于本土市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iros00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