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省委、省政府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落实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对于振兴湖北,武汉的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武汉发挥优势带动城市圈的8个城市,8个城市又运用武汉的优势发展自己,就有可能使湖北的经济发展更快一些。”罗清泉省长在省人大十届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力争武汉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
对武汉而言,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积极参与和推进城市圈建设,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
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
城市圈客观上需要一个龙头。而城市圈龙头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一是有一个首位度较高的城市中心。有中心,才有凝聚力和集聚功能。二是有若干腹地或周边城市。它们既是中心城市能量释放或扩散的接受地,也是支撑中心城市发展的要素资源供给源和重要的市场区。三是中心与腹地的内在经济、文化联系紧密,具有“极化
?扩散”效应。
武汉的龙头地位是由武汉庞大的经济体量决定的。武汉土地面积8494平方公里,人口830万,分别占“1+8”%%。2004年武汉实现生产总值1956亿元,在“1+8”%;,占比67%;,%;,%。
武汉的龙头地位更是由武汉的整体功能优势决定的。
武汉――内陆最大的流通中心和货物集散地。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居全国第五位。武汉拥有金融、证券机构2100多家,金融业务量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大市场的优势是城市圈通过“价值链”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最重要优势。发挥好武汉的龙头作用,就是要通过区域内市场一体化建设,尽快实现市场共融,推动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城市圈内自由流动,推动整个城市圈的商品和生产要素借助武汉的大市场、大流通优势,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
武汉──人才、智力资源高度密集区。国家重要科教基地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武汉东湖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通讯、生物工程、激光、微电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五大领域的科技开发实力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发挥好武汉的龙头作用,就是要通过鼓励引导区域内的企业重组、技术合作、人才自动流动等办法,推动城市圈内科技对接,推动武汉人才、科技资源向周边城市扩散和辐射,在加强合作中全面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武汉──内地最大的交通通讯枢纽。铁路运输四通八达,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公路运输通达全国各地,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电信仅次于北京、上海,是名列全国第三的业务领导局。交通、通讯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物质基础。发挥好武汉的龙头作用,就是要通过构筑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将城市圈从地理集聚概念转变为社会经济概念,建立起联系密切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产业链,建立起合作共赢的经济发展平台。
武汉──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全市共有工业企业4万多家,形成了以钢铁、汽车、机械、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纺织服装、食品、医药、化工为优势的工业发展格局。2004年,钢铁、汽车、光机电、烟草、酿酒、,%。武汉雄厚的工业实力是城市圈通过产业链形成经济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发挥好武汉的龙头作用,就是通过推进产业协作,共同打造多个产业链条,实现圈内城市优势互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
做强做大自身
武汉这几年发展形势比较好,但是与一些沿海先进城市和国外发达城市相比,与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促进湖北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的战略目标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加快发展,武汉确立了学习和赶超目标。国内“学上海、赶杭州,努力走在中西部前列”。国际上研究借鉴芝加哥的发展经验。芝加哥从1837年设市到崛起也就是一百多年,芝加哥能进入“第二层次的全球城市”行列,与其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地位优势,不断增强城市吸纳和辐射功能密不可分。
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加快武汉发展,首先是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武汉的产业竞争力。制造业是武汉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武汉辐射功能的主要依托。坚持“主攻工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不动摇,突出“钢车机(光机电)、烟酒药(药化工)”以及纺织服装、电力、环保、造纸、印刷包装、家电、建材等优势产业,打造名牌产品,延伸产业链,壮大企业群,努力提高武汉优势制造业的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