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摘要】近年来,“封口费”事件屡禁不止,不仅损害了记者的形象和媒体的公信力,也损害了民众的知情权和利益。要彻底根治这一弊病,必须解决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对“新闻舆论监督”之监督的缺失,力求对症下药,探寻一些加强监督舆论监督的措施。
【关键词】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封口费

一、“封口费”现象的实质
“封口费”现象也被称为有偿不闻,是指媒体从业人员在进行舆论监督时,主动或被动收取报道对象的贿赂,对本该监督的个人或单位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报道,不曝光,甚至帮其掩盖事实真相。有偿不闻是一种权钱交易,是媒介从业人员利用公共权力牟取私利的腐败表现。①
近年来,从山西繁峙矿难到河南汝州的煤矿事故,从蔚县李家洼的高额“封口费”到山西霍宝干河那让新闻界耻辱的一幕……“封口费”事件没有消停过。“封口费”不只是封住了某些记者的口,也蒙蔽了人民群众的眼
,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同时损害了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对媒介的公信力造成严重危害。
究其原因,一是环境影响,包括社会腐败现象的影响和媒体生存环境恶化的影响;二是记者自身的职业道德缺失;三是对新闻媒体和记者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如何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对此,人们通常会开出两个“药方”:其一,在新闻业界内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规章制度建设以实现自律;其二,对违法行为进行法律严惩。笔者认为,这些做法虽然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威慑力,但要彻底根治,必须解决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问题。
二、现实中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的不足
在我国,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等负责对新闻媒体的管理。2009年11月11日,中协第四次修改《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新准则明确强调:坚决反对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此外,我国还出台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并在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思想教育活动,从制度建设和思想源头等方面加强管理,维护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我国现行的媒介监督管理存在“以管代监”的制度缺陷。比如某个部门下辖的媒体出现问题
,主管部门会制定新规加强“管理”,这类新规定的出台往往是由于该类问题社会反映强烈,换言之,“监督”新闻媒体的工作是由社会大众来完成的。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讳疾忌医”现象。如,2005年在河南汝州矿难事件中,《河南商报》的公开报道让有关管理部门恼羞成怒,竟然作出让该报停刊整顿的处理决定。
三、如何实现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由上所述,目前我国对新闻媒体的监管存在“管理有余,监督不足”的现象,谁来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应引起重视并积极探索。
第一、建立强有力的媒介监管组织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个媒介监管组织应该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人员参与,以实现监督主体多元化。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组织应该有特别的授权和独立性,能够对危害社会公众利益的新闻机构加以制裁,甚至拥有对新闻机构经营权给予取缔的权利,引导新闻传播业在公共利益的轨道上健康发展。英国的报业投诉委员会(The mission)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专门接待和处理公众对任何一家英国报纸和杂志的报道内容的投诉。为了保持该组织的独立性
,报业投诉委员会的成员中除少数来自英国报纸或杂志外,其余大多数成员均来自报业以外的社

如何监督“新闻舆论监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t83088549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