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张汉林的“角色”人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张汉林的“角色”人生
张汉林,这个名字与WTO有关,与中国经济有关,与年少有为有关。
目标、奋斗、成功、荣誉……在张汉林的世界里不断重复上演。刚过不惑之年,他的人生已布满了宏大叙事,仿佛一部编年史,充满了年份、时间、事件、背景以及意义。
如果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森林,那么这些也许只是张汉林的世界里愿意“对外开放”的一小部分。而更多的河流分支、藤蔓枝节,掩映在树林深处。

不让一日闲过

1982年,18岁的张汉林从贵州省遵义地区正安县考进武汉工学院,学习铸造专业――“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是当时觉得‘铸造’这两个字很好看。而且当时作为一个贫困县的高中生,一门心思只想走出去。”张汉林说。
1990年,张汉林在对外经贸大学提前半年完成了硕士论文答辩。毕业论文《战后美国贸易政策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答辩导师、当时的国际贸易系主任薛荣久的高度评价
,并希望他留校任教。
1991年,张汉林参与创建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研究会,任副秘书长。他的学术生涯从此跟GATT/WTO联在了一起。
这一年,张汉林年仅27岁。
10年之后,2001年。凭着在WTO学术研究上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张汉林被中央电视台特邀为唯一嘉宾,主持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全程直播,见证了中国“入世”的历史性时刻。
这之后的9年,就是大家从镜头、书本和屏幕中看到的张汉林――他认真工作,且获得应有的名誉和地位。
在人们看来,张汉林的人生充满了一往无前的明朗。仿佛在茫茫草原上纵马,视野所及之处,皆是晴空。
为此,他甚至有些不羁的狂言:“哪怕只给我一个极小的平台,我也一定会发挥到极致。”
“也有叵测。”他笑着说。
1993年这一年,对张汉林来说,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大悲大喜。
5月,儿子来到张汉林的世界里;5个月之后,妻子查出患白血病。一年之后,妻子离开人世。
张汉林开始陷入困惑与矛盾中。最突出的是要不要教书?要不要继续从事研究?
可是,没过多久,张汉林考上了博士研究生。
“我对生命的意义有所领悟:生命不在长短,关键是看你对周围的群体、对社会、对国家做了什么,如果你做过一些有益的事,那么就够了。”
在张汉林办公室的墙壁上,一幅写有“不让一日闲过”的木刻十分醒目。
“这是一个朋友送的,已记不清挂了多少年。”对于张汉林来说,这个牌子已经摘不掉了。
从事学术研究之后,张汉林再也没有在凌晨一点以前休息过。“一天只睡6个小时。”张汉林说,“我的座右铭是――追求卓越。”

“有什么不能开放?”

1995年,几个在北京的青年成立了一个名叫“兴黔促进会”的团体,他们的目标是――“为国兴黔”;十年之后,2005年5月,“贵州籍在京博士联系点”成立,张汉林是总召集人。
这个博士联系点根据专业结构,组成了政府、医学、高校、金融、工商等不同小组,分口与贵州各部门进行意向性对接,为贵州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帮助。博士联系点一方面为解决贵州落后问题,展开一些重大课题的专题调研和座谈,并将有关成果向贵州省委和有关部门反馈;另一方面,在北京宣传贵州,积极为贵州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寻求更多有力有利的支持。
“对这个博士联系点来说,我更多承担的是组织者、服务者、协调者的角色。”张汉林说。
“贵州人才不足。

张汉林的“角色”人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