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报考白宫公务员
刘杨口述梁东云整理
公务员,近年来在国内是热门话题,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成了一道新的景观。在美国也有公务员考试,其中PMF(即中央政府公务员考试)更是热点中的焦点。通过这种考试者能成为白宫官员,因而是许多美国人向往的职业。2007年,中国留美学生刘杨参加了这次考试,其经历让人回味无穷……2008年初,回国探亲的她向笔者讲述了一段奇特应考经历。
白宫,我来了
1986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我,于2005年8月来到美国哈佛大学留学。2006年10月,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美国联邦政府公开招聘中央政府公务员,并在招聘的人选中进行筛选考试。我眼前一亮。出国前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导师曾多次提到从政是最主流的一个职业选择,他说:“要影响社会,就必须到政府里面去,判断一所学校的实力,就要看这所学校的教授和学者对政策的影响程度。”
来到美国后,发现美国社会也有主流意识的说法――从商或从政。只不过在美国,从商从政并不完全泾渭分明,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同时都是成功的商人。我想如果参加这次公务员考试,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份宝贵的人生经历。
按照报纸上刊登的报名邮箱,我发出了自己的申请信。两个工作日后,却收到了报名处的拒绝回复,上面清晰地写着,美国中央政府公务员考试的资格之一,就是参与者须拥有美国国籍。而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留学生。
面对拒绝,让人扼腕叹息,导师哈瑞关心地问我是不是遇到了困难,得到我的回答后,哈瑞想了很久说:“这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在理论上,美国政府是允许非美国国籍的外国学生报考的,当然,必须有学校的推荐说明你很出色,能够胜任一些美国人无法胜任的工作。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建议学校推荐你,但是你要考虑清楚,你最后胜出的可能很小。”这一番话让我重新找到了希望。
2006年11月3日,哈瑞教授带着我来到哈佛大学的就业办。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他们详细地了解了我的经历,最后,学校为我出具了推荐信。
接下去的等待,让人感到心焦。推荐信发出一周后,仍然没有接到来自报名处的通知,我开始有些绝望。
12月1日,哈瑞来到我的公寓,我黯然地对哈瑞说:“教授,我想我没有机会了,只能放弃。”
“你真的要放弃吗,刘?那这个岂不是浪费掉了?”哈瑞惋惜地说,只见他变戏法一样从口袋里掏出一封快递在我眼前一晃,我把快递夺了过来,兴奋地高叫着:“白宫!我来了!”
笔试,“陷阱”多
联邦政府公务员面试时间是每年的1月。去纽约之前,哈佛就业办公室特意安排了主任助理对我进行面试前的培训。除此之外,他还找来了以往美国公务员考试的样题,由于这样的试题是保密的,我所做的只是公务员考试的冰山一角。
这套试卷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45分钟,题目分数不同。我按照前后顺序来完成,在这里吃了亏。主任助理说:“这套试卷本身就是一个陷阱,考验人的反应能力。每个部分只允许用45分钟时间去做,如果你没有把握完全做完的话,那么就要先从高分题做起,这样你的分数才会得到提升!”这么“狡猾”,我表示了“不满”,助理笑笑说:“你去面试的时候,这样的陷阱更多,可要当心哦
!”
有了这次培训,我心里踏实多了。来到纽约后。这里的酒店已经被前来考试的人预定满了,我只好在当地朋友家里借宿了一夜。面试那天,我早早地赶到了考试地点――克里蒂大厦,大
我在美国报考白宫公务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