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试论《老子》的“无为”思想.docx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试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岑云鹏 20126102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特立独行的一派,几千年来一直在中国知识分子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和儒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人心中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思想。而老子思想中指导现实世界的方法论中,最为精粹的一个当属其“无为”的思想。
“无为”长久以来都是老子思想中争议最为激烈的思想。它经常被指责为消极避世的代名词,更有甚者以此来攻击道家思想是不利于人类进步的文化。其实,“无为”思想完全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方法论,而方法论是不存在性质的,它就好像工具一样,用在积极的地方就是积极的方法,用在消极的地方就是消极的方法。因此,到底怎么接受和使用这种思想,完全在于使用者是什么样的人。一味的抓住“无为”的字面意思就对它大家抨击,只能说明批判者本身是消极并且片面的人。
“无为”首先就是一种有为。它是需要人去充分选择并且执行的一种行动方式。面对一件事物,我们可以选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变事物,那么我们同样可以选择静观其变,让它按照自身的运行规律来运作。不得不说,其实要做到“无为”比做到“有为”要难得多。有为是大自然赋予人这种生物的一大技能,人类之所以能够从原始社会进化到今天这种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就是人类不断“有为”,不断改变世界的成果。这说明人类很自觉主动就会去对周边事物进行改变。而在这种状态之下,让人去做到“无为”,难度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无为”这种思想会被很多人诟病,因为有为已经成为了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古往今来,大多数对人生最好状态的憧憬,都是建功立业、大有作为。都是要去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身对世界的影响。在这种状态下,要克制住自身去干预事物,去改造事物的欲望,其实是非常需要自身修养和努力的一件事。就像最近非常流行的一句话说的“人要花几年时间去学说话,却要花几十年世界来学闭嘴。”因此不得不承认,“无为”是一种非常需要有为的事情。
“无为”首先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人际交往中有非常优越的指导作用。当下备受推崇的人际原则叫做广交朋友,为的是积累人脉。其实,为利益目的结交的人脉其价值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们花了非常多的时间、经历、金钱换来的所
谓人脉,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而这些人脉也只会在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人身上话费自己的能力。换句话说,如果你能给别人带来利益,不需要你去结交,也会有大批的人为了自身利益来接近你,和你结成人脉关系。相反,如果你无法给别人带来可以利用的地方,花费多少精力结交来的人脉都不会给你带来多大的价值。此外,老子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讲的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巧妙的方法,就是若拙若讷。不在人群中过分显示自己,不在人群中去争利。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为人们做了好事,还谨遵自己的道路,不争优厚的待遇,才是最好的状态。
“无为”在关系的最高境界——政治领域也有非常有效的指导作用。
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足见,统治者就应该不把自身的标准加在社会上。因为上有所好,下必其焉。统治者推崇什么就会让人们都争先恐后的去追寻什么。从而导致社会偏离它本身应有的自生自发的运作规律,造成越来越多的麻烦,从而导致社会的畸

试论《老子》的“无为”思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Q+1243595614
  • 文件大小19 KB
  • 时间201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