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戏剧家—— 关汉卿
关汉卿生平
关汉卿,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大都人(今河北安国),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作品简介:
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一生致力于戏剧创作。今见于著录的杂剧67本,存18本。
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拜月亭》、《鲁斋郎》等,是他的代表作。
除杂剧外,也作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14套,多反映他的个人生活与性格特征,成就不及杂剧。有今人吴晓玲等编校的《关汉卿戏曲集》。
关汉卿的戏剧创作分为三类:
一、历史剧。这类剧目描写了历史上的著名卫国英雄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批判了乖张暴戾的外族政权对汉族人民的榨压。剧目包括《单刀会》《西蜀梦》等。
二、公案剧。这类剧目描写了一个个冤案错案,揭露了残暴和黑暗的政治社会势力对弱小阶级人民的压迫,表达了人民向往美好公平宁静生活的心愿。剧目包括《窦娥冤》、《鲁斋郎》、《蝴蝶梦》等。
三、爱情婚姻剧。这类剧目描写了妇女为爱情,与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斗争的故事,表现了女性在抗争中的智慧和胆略,体现了鲜明的美丑冲突。剧目包括《救风尘》、《望江亭》、《谢天香》等。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 ...
王国维曰:“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对比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
(一)关汉卿和莎士比亚的悲剧故事,时间跨度上都比较长,而且频繁转换地点,一起违反了“三一律”原则。
(二)在戏剧冲突的处理上,关汉卿和莎士比亚都采取了小高潮铺陈带动大高潮的手法,冲突非常集中。
(三)关于悲剧的结局,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则采用了不同的手法。关汉卿的戏剧结局是冤案得以昭雪。莎士比亚的悲剧结局,全以英雄人物的死亡为结束。
二、作品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
(一)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二)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三)造成人物命运的原因,中外两位戏剧家的看法也不一致。关汉卿表现的是悲剧的客观性。莎士比亚则强调悲剧人物的行动必须出自他们本人的意志和内心,即悲剧人物之所以走向不幸结局,不能归咎于客观原因,而应该自己负责。
三、语言色彩和叙述风格
关汉卿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戏剧语言抨击社会,讥讽时政,风格比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高声的呐喊和沉痛的控诉随处可见。
而莎士比亚的语言则精致华丽得多。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2、关汉卿善于通过尖锐矛盾冲突,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道德情操。
3、关汉卿善于扣紧人物的身份、地位、遭遇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并在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方面的同时,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关汉卿简介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