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国文课重阳诗词欣赏.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该【国文课重阳诗词欣赏 】是由【小果冻】上传分享,文档一共【5】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国文课重阳诗词欣赏 】的内容,可以使用淘豆网的站内搜索功能,选择自己适合的文档,以下文字是截取该文章内的部分文字,如需要获得完整电子版,请下载此文档到您的设备,方便您编辑和打印。国文课重阳诗词欣赏2023年10月13日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配曲忆故人〕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从诗中确实可以看出情怀的郁结,但诗人倒不一定是成心用旷达的话,来表现他的苦闷,而是在登高时交织着抑郁和欣喜两种情绪。诗人主观上未尝不想用节日登高的快慰来排遣抑郁。篇中“须插〞、“但将〞、“不用〞以及“何必〞等词语的运用,都可以清楚地让人感受到诗人情感上的挣扎。至于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抑郁中挣扎出来,那是另一回事。? 诗人的愁闷那样深、那样难以驱遣,除了因为杜牧自己怀有很高的抱负而在晚唐的政治环境中难以得到施展外,还与这次和他同游的人,也就是诗中所称的“客〞有关。这位“客〞不是别人,正是诗人张祜,他比杜牧年长,而且诗名早著。穆宗时令狐楚赏识他的诗才,曾上表推荐,但由于受到元稹的排抑,未能见用。这次张祜从江苏丹阳特地赶来拜望杜牧。杜牧对他的被遗弃是同情的,为之愤愤不平。因此诗中的抑郁,实际上包含了两个人怀才不遇、同病相怜之感。这才是诗人无论怎样力求旷达,而精神始终不佳的深刻原因。?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景公忧死泪纷流,世人堪笑杞人忧。晏相劝君勤治国,优抚百姓第一筹。〕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配曲平沙落雁)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假设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气氛。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思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假设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这首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李清照的?醉花阴?是其婚后所作。在词作中,抒发了词人在重阳佳节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据说,这首词还有一段佳话。据记载,赵明诚婚后外出做官,李清照想念赵明诚,就把这首词寄给丈夫赵明诚,以表爱意。赵明诚接到之后,不服气,决意要与李清照比试比试,于是三夜闭门不出,也不许任何人打搅,苦苦思索,终于写了五十首词,并把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混于其中,叫来朋友陆德夫来评判。最后,思索良久的陆德夫说,还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好。赵明诚傻眼了,不得不服自己的夫人。这虽然是逸闻轶事,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李清照的才能。采桑子?重阳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一代伟人毛泽东写下了众多的诗词,“毛泽东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1929年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1929年10月11日就是重阳节。这年5、6月间,红四军攻占龙岩,蒋介石组织兵力会剿红军,红四军主力配合当地游击战争,9月21日,攻占上杭,击败敌人的会剿。此时毛泽东已经离开红四军的领导岗位,他深入上杭、永定的农村,一面养病,一面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这年10月11日,毛泽东来到上杭,这时的闽西山区,黄色的野菊花竞相开放,毛泽东面对怒放的野菊花吟成了这首词!“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比照,这里着墨说的是“天难老〞。它揭示出千古不变的历史开展规律,表达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耐人寻味。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引发出来,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引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那么是升华,两句是有机结合,不可或缺。“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岁岁年年,都有重阳,九九相重无穷尽。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这是缘于战地浇灌了无数志士仁人的鲜血,烈火硝烟中野菊花傲然挺立,绚丽芬芳,金黄吐芳。“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阕意,写景,写实。秋风劲,不似春光妩媚。亦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毛泽东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是诗人的战斗性格。在这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江天〞句那么预示了革命前途的光明,表现了坚决的胜利信心。这些寓意和寄托,都是在写景言情中的“言外意〞,这比那种托物言志的手法又高一筹,是真正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的统一,是浓郁的诗意中放射出的巨大哲理光芒。它首先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享受,焕发人们坚强的必胜意志和鼓舞人们为获得胜利而努力的精神。昭示了这首诗的最高的境界。这首词描写了一个革命者眼中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亲历战争胜利后,那种旁人无法体会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醒心琴谱?中?秋宵步月?之题解曰:“南北朝南齐柳世隆所作。其曲写意月夜漫步中庭。畅然自适之境。风韵清远。闲逸洒脱。柳世隆为其时士流第一。晚年不干世务。垂帘弹琴。故有此曲。〞?醒心琴谱?中?秋宵步月?之后记曰:“此曲闲逸洒脱。潇然不群。心无所累者。方足以操之。操此曲时。忌下指重浊。宜轻描淡写。曲中快处取小速。当从平稳中求之。有行云流水之趣。于是朗月闲庭。自然而从指下流出矣。〞?秋宵步月?为极少见的碧玉调琴曲。此曲在明、清时期的琴书谱集中仅出现在?西麓堂琴统?,可见此曲之流传并不广泛,而弹奏此曲之琴家、琴派亦不多,故其也因此更多的保存了古谱的原貌。在近现代琴家中亦鲜有弹奏此曲者,目前打谱并弹奏?秋宵步月?的琴家〔琴派〕仅姚门和摩尼天虹先生。在存见的音像资料中亦仅有姚公白先生和家师天虹先生所演绎的?秋宵步月?。故对于挖掘与传承经典古曲来说,整理打谱、弹奏与收录古曲极有意义。此曲写在秋高气爽、明月高悬的夜晚漫步于庭院,心境闲逸而舒畅,有超然物外之境。心无所累,虽行于世,而隐于心也。操此曲之时,贵在贞静宏远。“指下扫尽炎嚣,弦上恰存贞洁。〞刚柔相济,缓急有度,沉着洒脱,有行云流水之趣。天虹先生之?秋宵步月?以旷达闲逸为特点。听之清和雅正,畅然而自适。明代称本曲为?雁落平沙?。乐谱最早刊于?古音正宗?琴谱集。?平沙落雁?的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在空际盘旋顾盼的情景。?天闻阁琴谱?中写道:“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也有从鸿雁“回翔瞻顾之情,上下颉颃之态,翔而后集之象,惊而复起之神〞,“既落那么沙平水远,意适心闲,朋侣无猜,雌雄有叙〞,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现在流传的多数是七段,主要的音调和音乐形象大致相同,旋律起而又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基调静美,但静中有动。诸城派的?平沙?,增加了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平沙落雁?虽然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有近百种琴谱刊载此曲。它之所以流传甚广,除了曲调流畅、动听之外,还因为它的表现手法新颖、别致,容易为听众理解。?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假设往假设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平沙落雁,本是着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照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黄昏暮色;然後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照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腾;最後又复归於和谐恬静的旋律中。意境苍茫恬淡而又生趣盎然。古琴的泛音丶滑音等特有的技法的运用,使得乐韵更加丰富,艺术感染力十分强烈。此曲自问世以後,深受历代琴家喜爱,是近300年来传谱最多丶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曲谱最早载於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的?古音正宗?。广陵派的?平沙?恬静优美,意境典雅。诸城派和九嶷派的?平沙?,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丶此呼彼应的情景,形象鲜明生动,别具一格。古琴曲?忆故人?又名?山中思故人?、?空山忆故人?,相传为东汉蔡邕所作。曲调委婉深情,表现空山月下徘徊沉吟,思念友人的感伤情绪。在直接抒发人的感情的音乐作品之中,此曲堪称优秀的代表作。此曲原为古琴曲,后被改编为箫曲,其琴箫合奏谱见于?今虞琴刊?〔1937年〕,传自彭庆寿。据原谱解题,此曲“传为蔡中郎〔蔡邕〕作〞。全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那么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第一段以清亮飘逸的泛音开头,造成空山幽谷一片宁静的气氛,泛音停止后,思绪随着起伏跌宕的音调而展开。第二段,音乐开始上板。缓慢而规整的节奏,缠绵悱恻的曲调,绵延不断的琴音,使人感到情真意切。第三、四段,旋律移向高音区,并由单音旋律转而采用空弦,低音作和音衬托。在旋律层层推进后,又连续下行,表现了思绪翻滚,心潮起落,使思念故人之情到达高潮。二、三、四段都以固定终止型结束,有辗转反侧,“剪不断,理还乱〞之感。第五段再现第二段曲调,情绪渐趋平静。第六段低音区跌宕的节奏和尾声半局部冲动的泛音曲调,又掀起一次感情的波澜,有欲伏先扬之妙。

国文课重阳诗词欣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果冻
  • 文件大小28 KB
  • 时间2023-06-12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