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照“纲要”学习审视低年级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
对学生进行早期教育,对其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结合小学低龄段学生特点,实践“常规﹢特色”工作模式,在教育中,坚持“告诉、纠正和树立”的教育方式。由关注学生的学习,转变到关注学生在学校的成长状态,在“健康、快乐、成长”上多做工作。
结合全教会和“纲要”的培训学习,对早期教育—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来,在分校区管理工作中,坚持“常规﹢特色”工作模式(常规就是通过习惯养成促成长和安全;特色就是管理特色、活动特色。特色管理就是贯彻规范、有序、安全、人文;特色活动就是培养能力、亮形象、展示效果、赢得支持),注重低年级养成基础对学生一生的影响。
一、开展以加强文明礼仪为内容的适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特色活动教育。
1、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首先让学生明确哪些是礼貌用语,应怎样使用。如对长辈要尊称“您”;向别人提出要求时要说“请”;给别人添麻烦时要说“对不起”;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等。要求具体明确,学生容易掌握。
2、开展“增加一个好习惯”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时的课堂和行为规范检查中,一旦发现哪个学生有不良行为,就会对他说“一、二三,要做端…”,他们就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而及时纠正自己的行为。
二、注重在细节处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学校利用每周校会讲评老师的工作,老师对班级里的好人好事也大加赞扬,反复宣传,树立标兵。激励学生争做好人好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给孩子经常讲遇到同学吐了该怎么办、有同学摔倒了该怎么办、有同学忘带本子和橡皮了该怎么办,。现在不管有哪位学生吐了或鼻子流血了,或摔倒了,马上就会有几名学生围上来,有的把人送老师办公室或告诉值周的老师和领导。不管有哪一个学生没带本子、铅笔,老师或周围的同学就会送上纸张或笔。
2、学校经常告诉学生只有先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如班里有为了纠正视力带眼罩的学生,不能耻笑他们,而要提醒他带好眼镜、认真做眼保健操,提醒他写作业时注意坐姿等,帮助他们尽早恢复视力。当同学回答问题有误时,不能嘲笑而是真诚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学会知识。正是在这些看似小事而却是大事的细节中逐步培养了学生乐于助人、团结互助、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音乐铃声贯穿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提示语。只要课间音乐铃声响毕,同学们马上感知要上课了,提前回教室坐好,等待上下一节课。
4、课间活动、间操后入楼顺序、室外课从教室往操场带学生队伍,都有严格的要求和规定。
三、注重时间观念的培养和安全习惯的到位。
1、作息时间:引导学生认识时间重要性,每天上下午提前10分钟到校做准备,一切事情要做在前面。放学后五分钟内整队下操场,等家长来接,个别不能被家长及时接走的学生交给值周老师、领导或门卫,等待家长最后接走。
2、做事时间观念:训练学生做事要干脆利落不拖拉。针对起立、举手、拿课本文具、收拾书包、下课摆凳子、下楼站队等逐一进行训练,强化速度
KZF对照“纲要”学习 审视低年级段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