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规划设计
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风景区也称风景名胜区,是指风景资源集中、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们游览欣赏、休憩娱乐或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
现代英语中“National Park”,即“国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2年,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24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标志,我国正式建立了风景名胜区管理体系。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国际上,很多国家有类似的国家公园与保护体系。与西方的国家公园体系相比较,我国风景名胜区的特点在于:地貌与生态类型多样,发展历史悠久,具有人工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
概述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关于风景区的分类很多,有按用地规模分的,按景观特征分的,按结构特征分的,按布局形式分的,按功能设施特征分的,按管理目标分的,这里只介绍对规划有直接影响的类型划分。
(一)按用地规模分
小型风景区,用地规模在20k㎡以下;
中型风景区,用地规模在21-100 k㎡;
大型风景区,用地规模在101-500 k㎡;
特大型风景区,用地规模在500 k㎡以上。
风景区的类型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二)按景观特征分
1 山岳型风景区,特征明显的山景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华山、泰山、庐山;
2 峡谷型风景区,以峡谷风光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三峡、雅鲁藏布;
3 江河型风景区,以江河溪瀑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如黄河壶口、楠溪江;
4 岩洞型风景区,以岩溶洞穴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北京石花洞;
5 湖泊型风景区,湖泊水景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太湖、西湖、扬州瘦西湖;
6 海滨型风景区,海滨、海岛风景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北戴河、三亚海滨;
7 森林型风景区,以森林生物景观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贵州毕节百里杜鹃、
西双版纳;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8 草原型风景区,以草原、沙漠风光及其生态景观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内蒙古扎兰屯、哈尔滨太阳岛;
9 史迹型风景区,以历代园林、建筑和史迹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区,避暑山庄外八庙,历代帝王陵墓;
10 综合性风景区,以自然、人文景观互相融合形成的风景区,桂林漓江、云南建水,有古城、燕子洞地下岩溶、焕文山红河民族风情等。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景源:也称风景资源、景观资源、风景名胜资源、风景旅游资源。是指能引起审美与欣赏活动,可以作为风景游览对象和开发利用事物的总称。是风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风景区产生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
景点: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具备一定审美特征的风景单位。
景群:由景点组成的群体。
风景区规划涉及的几个基本概念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景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赏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的用地范围,形成相对独立的风景分区特征。
游览线:为游人安排的游赏风景的路线。
功能区:在风景区规划中,根据主要功能发展需求划分的用地范围。
居民容量:在保持生态平衡与环境优美、依靠当地资源与维护风景区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一定地域允许分布的常住人口数量。是限制风景区某地发展生产或聚居人口的警戒值。
游人容量:在保证景观稳定性,保证游赏质量和舒适安全,以及合理利用资源的限度内,单位时间、一定规划单元内所能容纳的游人数量。是限制某时某地游人聚集数量的警戒值。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1、综合分析现状及发展条件;
2、明确风景区的范围、性质、发展方向、目标、途径与举措;
3、组织赏景条件,调动景感潜能,展现景物形象;对风景区的结构与布局、人口容量及生态原则等方面作出统筹部署。
风景区规划的主要任务
旅游景区规划设计
5
景观规划设计第二章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篇
此外,实践中经常遇到的规划类型还包括:
1 风景发展战略规划
对风景区或风景体系发展具有重大的决定全局意义的发展规划,其核心是解决一定时空的基本发展目标、途径与举措,其焦点和难点在于战略构思与选择。主要内容包括:
1)发展战略的依据: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分析;
2)发展战略目标:包括方向定性、目标定位(定性定量)及其目标体系;
3)发展战略重点:包括视线目标的决定性战略任务及其阶段性任务;
4)发展战略方针:总战略与总原则(发展方式及其来源);
5)发展战略措施:发展步骤、途径及手段。
例如,创建文明景区、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国家重点或高级别的风景区、构建某种体
第五节 旅游景区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