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利霉素
化工1001
尹飞鹏
概述
泰利霉素是半合成大环内酯一林可酞胺一链阳菌素B (MLSB)家族中的第一个抗菌药物,属酮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较低的选择性耐药性和与其他酮类抗生素的交叉耐药性。在目前社区获得性呼吸道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大多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泰利霉素的应用开辟了一个新的、重要的治疗途径。
大环内脂类简介
目前沿用的大环内酯类有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交沙霉素、柱晶白霉素。大环内酯类新品种(新大环内酯类)有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其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支原体或肺炎衣原体等的抗微生物活性增强、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给药剂量减小、不良反应亦较少、临床适应症有所扩大
化学名
3-脱[(2,6-双脱氧-3-C-甲基-3-O-甲基-α-L-吡喃核糖基)氧]-11,12-双脱氧-6-O-甲基-3-氧代-12,11-[氧羰基酰基[4-[4-(3-吡啶基)-1H-咪唑-1-基]丁基]亚氨基]]红霉素
中文名称:泰利霉素
英文名称:Telithromycin
中文别名:红霉酮(特利霉素)
分子结构:
性质
密度: g/cm3
沸点: °C at 760 mmHg
特性:对酸相对稳定。原因:大环内脂类由于糖苷键水解、内酯环开环或脱去酰基而对酸碱都不稳定,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对其大环内酯环和去氧糖分子中的羟基酰化.
泰利霉素-酮内酯类
C-3位为酮羰基,在C-11,C-12 成环状的氨基甲酸酯
第三代大环内酯类,对耐青霉素和耐大环内酯类菌株有很好活性,对酸稳定。
C-3位克拉定糖是引起细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原因之一
将C-3位的糖基脱去,将羟基氧化为羰基,有微弱的活性,但无诱导耐药性,发现酮内酯。
药理作用
本品抗菌谱类似于红霉素,但本品对野生型细菌核糖体的结合力较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强,分别为10倍及6倍;抗菌作用比阿奇霉素强。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本品尚可能有效。
药理作用和应用
泰利霉素作用机制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相似,主要是通过直接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并阻抑其翻译和装配。泰利霉素与大环内醋类抗生素均可与23s核糖体RNA的Ⅱ和V结构区的核苷酸结合,但最大区别在于泰利霉素对野生型核糖休的结合力较红霉素和克拉霉素分别强约10倍和6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包括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剧(AECB),急性上颌窦炎(AMS) ,咽炎和扁桃体炎等
合成
泰利霉素是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今提出其改进的合成工艺路线,以克拉霉素为原料,经苯甲酰基保护2′位羟基,强酸条件下3位水解,改进的Pfitzner-Maffat氧化3位羟基得到酮内酯(ketolides),再利用氢化锂使11,12位消去,与4-[4-(3-吡啶基)-1H-咪唑基]-1-丁胺缩合关环,2′位与甲醇酯交换制得泰利霉素,%。该工艺较现有工艺具有反应原料易得,中间体和成品易于提纯,工艺简单,较易工业化等优点。
泰利霉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