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智慧——
1
《道德经》智慧
清华大学王晓毅教授
——《道德经》智慧——
2
引言:其人其书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通行本分上篇《道经》与下篇《德经》,共81章,5000余字。
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人。
师承大隐士商容(常枞)。
曾任东周王朝史官,传说孔子向其问学。
出函谷关,著《老子》, 逝世于秦地
《道德经》智慧引言
老子其人
《道德经》其书
老聃贵柔。
《吕氏春秋•不二》
——《道德经》智慧——
3
一个字:柔。
一句话:无为顺应自然。
《道德经》智慧引言
三个词:自然·无为·道。
《道德经》思想要点
目的:无为无不为。
——《道德经》智慧——
4
什么是“道”?
“道”是万物的运行规律
“道”:无形,简称“无”。
万物:有形,简称“有”。
万物只有遵循无形的“道”才能完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第77章》
一、道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5
为何将“规律”称为“道”
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是取人类出行必遵循“道路”之意。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第25章》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7
二(阴阳二气)
三(阴阳和气)
天地万物与人类
一(元气)
“道生一”图解
道(无形)
《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8
天地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有形事物中,是其成长发育的动力。
道是万物存在的依据
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11章》
上篇:《道德经》智慧一、道
——《道德经》智慧——
9
万物产生后,无形的“道”仍然存在于每个事物中,表现为自然之性,行为规则、变化动因。
生命差异是DNA的排列之“道”不同
“道”化为每个事物的“自然之性”
金钢石与石墨的差异是之“道”碳原子的排列之道不同
《道德经》智慧一、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老子·第25章》
——《道德经》智慧——
10
道的运行规律
“道”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
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
“道”的运动规律与常识相反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老子·第40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第45章》
《道德经》智慧一、道
清华大学王晓毅《道德经》智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