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的中国式滥用
2009年春天,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医师刘正印碰到了一个棘手的病人。
患者是重症监护病房一名年仅21岁的女孩,刚刚接受了肺移植,但医生就在她的胸水和痰液中发现了高度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刘正印说,它能抵抗我们手头几乎所有的抗生素。这种细菌仅对一种名叫多粘菌素的药物敏感。但由于对肾脏有严重损伤,早已退出市场。
事实上,即使能找到多粘菌素,刘正印也不敢用,因为病人恰巧患有肾功能衰竭。“拿到化验报告后,我边看边问自己,还有什么办法能对付这种‘超级细菌’呢?”这位传染病专家说。
所谓“超级细菌”,是指那些几乎对所有抗生素都有抵抗能力的细菌,它们的出现恰恰是因为抗生素的使用。
这名携带“超级细菌”的患者,13岁时就被诊断出肺部囊性纤维化――这是一种极易受到细菌感染的疾病。因此,在过去的8年,她一直在反复地使用各种抗生素。大量的抗生素虽然杀死了无数试图侵蚀女孩的细菌,但也“锤炼”出了不再害怕它们的“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诞生
这已不是刘正印第一次遇到“超级细菌”了。他说,如今“超级细菌”的名单越来越长,包括产超广谱酶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结核杆菌。其中,最著名的一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MRSA)。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常见病菌,可引起皮肤、肺部、血液、关节感染。当年,弗莱明偶然发现青霉素时,用来对付的正是这种病菌。
随着青霉素的广泛使用,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开始出现了抵抗力,能产生青霉素酶,破坏青霉素。为了对付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科学家又研制出一种半合成青霉素,即甲氧西林。1959年用于临床后,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仅仅时隔两年,在英国又出现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MRSA对许多抗生素都有耐药性,进化出来后,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蔓延。每年大约有数十万人因此而住院治疗。
中国尽管到了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MRSA,但这种“超级细菌”蔓延的速度却十分惊人。1978年,医务人员在上海抽检了2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的MRSA还不到5%。“而现在,MRSA在医院内感染的分离率已高达60%以上。”这意味着,在医院的病人体内,有超过6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难以杀灭的MRSA。
与MRSA同样具有强耐药性的泛耐药肺炎杆菌、泛耐药绿脓杆菌,则对所有已知的抗生素耐药,它们被称为“超级细菌”。
事实上,医院正是产生“超级细菌”的温床。因为那里使用抗生素频率与强度最大。中国的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70%以上,外科患者更是几乎人人使用,比例高达97%。
“南于缺乏相关知识,人们常认为抗生素就是退烧药、消炎药。能用高档的就不用低档的,能合用几种抗生素就不单用一种,能静脉滴注就不口服。这些做法无不助推了‘超级细菌’的肆虐。”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心顾问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的张永信教授惋惜地说。
同时,不论医生还是患者都乐意使用新型、广谱抗生素,而这些本来是应该用于严重感染、挽救患者生命的。
耐药性越强,意味着感染率和死亡率越高。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教授肖永红等专家调查发现,在住院的感染病患者中,耐药菌感染的病死率(%)比普通感染的病死率(%)高出一倍多。也就是说
抗生素的中国式滥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