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城市建设新理念
一
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主要领导明确要求武汉市盯准沿海几个城市,加快发展速度。
城市如何加快发展?首先是要适宜人居住。环境好了,生活质量高了,人才愿意来。吸引人的另一点,是要适合创业。武汉市分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胡曙光说,武汉现在的定位,就是要将其建设成为最适宜于人居和创业的地方。
武汉市市长李宪生在2003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新武汉观”,引起广泛关注。其视角就是站在历史和中国经济地理的方位来审视武汉。武汉市市长李宪生认为,中心城市之所以成为中心城市,主要在于它具有强大的集聚和扩散功能。他说:武汉现在是坐在“预言”上,我们提出要“找回武汉,重塑江城”。
二
目前,武汉正跻身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前台。在省委、省政府的努力争取下,国家虽未明确武汉为“特区”,但就一些大的项目安排来看,武汉已是重中之重。
铁路方面:铁道部上报国务院的发展规划中,武汉位列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另三个是北京、上海和广州。目前国家构建的快速铁路线(客运速度200公里至300公里/小时),第一条是上海至北京、第二条北京至广州、第三条武汉至广州、第四条上海至成都。可以期许的是,原京广线、汉广快速线和原沪蓉线、沪蓉快速线在汉形成井字交叉,在国内铁路线格局中史无前例。
航空方面:天河机场去年已突破300万人次的设计规模,达到330万人次。拟实施的天河机场二期建设,定位为年吞吐量1200万人次,满足2010年、甚至2015年的需求。武汉机场由民航总局交给省管不到一个星期,就被首都机场收购了。首都机场的老总表示:“十分看好武汉市场,这里一定会成为全国几大枢纽之一。”
公路网建设:过去主要着眼点是围绕市内,如内环、中环、外环等;现在,总投资90多亿的7条向周边辐射的高速公路陆续动建,建成后
1小时可达孝感、洪湖、红安等地。这7条六车道的高速路,均在武汉外围与京珠、沪蓉高速连接。
现在重新构建的这种交通优势,和国家对武汉建设投入所折射出的信息,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将出现一个好时机。
三
在研究武汉发展优势时,许多人得出同一个结论:水。
出于对武汉丰富淡水资源的推崇,近10年来,国际权威机构对全世界城市发展潜力的评价,武汉最高排在第2位,最低也在第4位。
武汉市域面积8000多平方公里,水面占四分之一,国内外少见。过去,武汉最大的忧虑是防洪;而今,三峡大坝的建设,基本解除了长江中下游的水忧。
水,已构成武汉的后发资源。那么,武汉的水的文章该如何做?
为治理围填养殖、填湖开发对湖泊造成的伤害,2002年武汉市出台了全国首个《湖泊保护条例》,基本遏制住了大规模的填湖行为。
为提升污水处理率,武汉市去年的城建计划安排了汉西、龙王嘴、沙湖、三金潭、黄家湖、落步嘴6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工程,总投资约30亿元,并计划拟以每年10%的速度建设,争取2006年污水处理率达到60%。
为减少污水排量,倡导节水,《武汉市城市节水条例》已经出台。
“保护水体就是保护城市个性,保护城市历史,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武汉市的水环境治理,目前“打水牌”排在第一位,即开发建设两江四岸。汉口已建成一期、二期,以商贸、旅游为主;未来的三期以休闲体育生态型为主。在武昌,二期
武汉城市建设新理念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