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的珍品
北京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曾经展拍两幅宋朝的书法作品,一幅是蔡京的扇面,另一幅是辛弃疾的立轴。两位作者都是一代风流人物,论艺术修养,蔡京素有才子之称,精通经史之学,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独特的词作风格被后人称为“稼轩体”;论社会地位,蔡京深得宋徽宗赵佶的宠信,最后官拜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辛弃疾在官场上几经沉浮,曾经出任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等地方官职;论书法功底,蔡京用笔挥洒自然,气韵生动,字体姿媚豪健,痛快沉着,以至狂傲的米芾都甘拜下风,辛弃疾用笔流畅自如,浑厚沉婉,字体虽无豪纵恣肆之态,亦不失方正挺拔之气,略显苏黄遗规。
尽管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珍品,但被放在一起预展时,作品功力高下不言自明。蔡京有生之年就被世人称作书法大家,宋徽宗铸行的年号钱“崇宁重宝”就是其所书。据说,当年的蔡京一时兴起,赠送给属下一幅题有杜甫诗句的扇面,后来居然被太上皇以二万钱收购。而辛弃疾研习书法已久,书品也自成一体,但在才子墨客辈出的宋朝,始终难以进入大家之列。若是单纯以艺术价值而言,蔡京的作品应当比辛弃疾更值钱。
拍卖开始了,辛弃疾的立轴首先出场,底价为10万元。大厅里人声鼎沸,台下众人势在必得,争先恐后地轮番举牌。最后,一位东北大汉以56万元的价格拍下这幅作品。接下来,拍卖师拿出了蔡京的扇面,底价也是10万元。起拍前,拍卖师搜肠刮肚,用尽所有能想出的形容词赞美拍品,试图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哪知道台下一片寂静,并未出现料想中的激烈竞拍场景,拍卖师连续三声报价,自始至终都没有人举牌应拍。在尴尬的冷场中,拍卖师只得灰头土脸地宣布蔡京的扇面流拍。
在拍卖会结束后的记者招待会上,拍卖师不无遗憾地说,蔡京的扇面已经连续三次流拍了,拍卖行当初给出的估价是60万元,第一次以50万元起拍,结果没人应拍。拍卖行以为是起拍价定
流拍的珍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