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盲目,恨计算
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这样的情感表达此前只存在于我们的基本认知中。现在,伦敦大学惠康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斯米尔?泽基和约翰?让麦亚为我们提供了爱恨其实本来就有很大关联的科学依据。斯米尔和泽基早在2000年就曾调查过与两性爱情和母爱相关的大脑活动。爱与恨的大脑活动研究,是之前研究的延续。
研究者给参与实验者提供了一些照片,照片上是他们憎恨的人。然后,研究者对看到照片的人进行大脑逐层扫描。结果发现,这些人大脑的不同区域出现了活动。把这些大脑活动区域链接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憎恨回路”。
参与这项测试的17位男女,都曾对某个同事或昔日恋人恨之入骨。研究人员让这17位测试者分别看他们憎恨对象和一般熟人(感情中立)的照片(时间大约为16秒左右),与此同时,研究者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对其大脑活动进行扫描。通过比较被测试者看两张照片时的大脑反应,研究人员可以确定出与强烈憎恨相关的神经回路。
这种叫“憎恨回路”的神经回路包括大脑皮质和下皮层的结构,它与人感觉恐惧、威胁和危险时所表现出的脑部行为模式迥然不同。但与人想要做出攻击性行为之前的大脑活动拥有相同的区域。一旦人的恨意被激发,大脑就会产生攻击性的计划,并最终会产生类似的行动。
恨意所激发的脑部活动。同时也发生在大脑壳核以及脑岛。这两个地方,是人在看到意中人的脸时大脑呈现活跃状态的区域。泽基表示说。此前,就有研究揭示出这两个脑部活动区域与过激行为和悲伤情绪有关联。
虽然科学家们此前已经把“憎恨回路”与攻击性行为和恋爱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但爱与恨之间也存在着重大的差别。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陷入爱情时。大多数与判断和推理相关的大脑皮层都会处于不活跃状态:而人们心怀憎恨时,大部分负责判断和推理的大脑皮层却都在“高效”运转着。这一测试结果的确令人惊讶,大脑中体现“理智”的部分。在面对同样是人类强烈感情的爱与恨时,竟然有着不同的对待方式。负责思维判断及推理能力的大脑皮层区域,在爱意泛滥时。比起憎恨时,显得不
爱盲目,恨计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